傅平
新年感悟:珍惜当下,活出无悔人生 精选
2025-2-1 05:39
阅读:6812

在翻阅《Well: 3 lessons for living well, from the dying》(《临终者的三堂生活智慧》)——这篇纽约时报于1月31日刊登的文章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来自临终患者和一线医疗工作者的体悟与遗憾,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优先次序。新的一年,我决定以更加感恩、主动的心态去拥抱生活,努力减少未来可能留下的遗憾。以下是我从中获得的三点深刻启示,以及与我自身经历的共鸣。

一、珍惜身边的亲人,不让关系疏远

文章中反复提到,很多临终患者最深的遗憾便是未能好好维系身边的重要关系。他们后悔没有多抽时间陪伴亲友、没有勇敢表达爱意。对我而言,最痛的感触莫过于对家人——爱人、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的亏欠。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国探望母亲,准备返回美国时却发现母亲早已为我和她自己都买好了机票,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一起回美国。当我在梦中调侃:“你还没办好护照和签证,怎么就买了机票呢?”时,一阵紧张与愧疚油然而生。醒来后,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梦境,而是对我长期以来忽略与父母团聚机会的一种无声控诉。自大学毕业后,我在外地工作,后来又出国深造,与父母相聚的机会寥寥无几。忙碌的工作和频繁的应酬总让我将他们的陪伴视作“以后再说”,却不知这样的“以后”有时悄然流逝。新的一年,我希望能主动安排更多时间,与家人共享平凡而温暖的时光,让亲情在真切的相处中不断升温。

二、在平凡中发现幸福

许多垂暮者回忆往昔时,最怀念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清晨遛狗、周末与家人共进早餐、或是在傍晚的一段安静散步。过去,我也曾忙于追求事业和学术成就,而忽略了生活中这些微小但宝贵的幸福。直到一次术后恢复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健康和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值得珍惜。那段时间,每一步行走、每一缕阳光都显得格外珍贵,我开始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琐事,将“必须”变成“能够”,从而体会到生活的深远美好。

今年,我也将努力在忙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不论是一杯晨间咖啡,还是与朋友在图书馆的一次偶遇,我都希望能静下心来,用心感受生活的温度,发现平凡中的无限可能。

三、不要让遗憾留在未来

文章中提到,一位医生常问临终患者:“你还有什么未完成的事情?”这句话在我耳边久久回响,提醒我不要把重要的事情留到未来去补救。事实上,我曾因工作繁忙而错过了与恩师最后一面的机会。

2014年年初,我在美国西部的中央华盛顿大学忙于图书馆系统从旧平台向alma/primo平台的迁移,本计划在当年年底回蒙特利尔与我的导师努莫夫教授见面。然而,繁忙的工作安排让我未能如愿,最终未能亲眼送别这位对我意义非凡的导师。努莫夫教授不仅在我1997年于上海做给他做导游的短暂相遇中为我开启了1999年通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留学的大门,更在我求学和求职的道路上给予了无数指导和帮助。他于2014年11月26日离世,这成为我心中永久的遗憾和警醒。

这一经历告诉我: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师恩,都不应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而被忽略。如果心中有愿望或未解的心结,就该在今天去实现和化解。新的一年,我决心改变拖延的习惯,勇敢地去完成那些一直悬而未决的事,避免让未来布满遗憾。

结语

生命短暂而宝贵,来自临终者的教诲和自身的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珍惜眼前人、在平凡中寻找幸福、以及勇敢追求未竟梦想,这三点是我们活得充实而无悔的关键。新的一年,我愿以感恩与勇气为伴,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主动呵护亲情,认真品味日常,并努力完成每一个心愿。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时光中活出无限的美好,留住每一份温情,远离所有的遗憾。

下面三张图为2019年7月回到蒙特利尔的留影,第一张在我留学时居住的旧居前留影

第二张:在蒙特利尔的8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蒙特利尔大教堂附近

第三张:回到母校麦吉尔大学在人文图书馆也是当时的图书馆学院所在地门口的雕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傅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6383-147118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