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her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sherong

博文

“饶风”乍起能吹皱院池一隅中水?—读饶毅博文(二)

已有 4838 次阅读 2011-9-1 18: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饶风”乍起能吹皱院池一隅中水?读饶毅博文(二)《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一、饶先生搞错了方向

饶先生是北大的教授,还是院长,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大概在理论上,中国大陆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差不多少吧?--以教学为主。

一般来说,人才的成长与出成果,应该是有基本规律的,就是青年(44岁以下)期是最佳时期。当然,学科不同,情况不同。中医可能是越老越好。

中国大陆的院士是什么概念?--第一条  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第四条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08年第14次院士大会修订)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高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讲师不敢马虎,副教授辛辛苦苦,教授舒舒服服”。院士忙忙碌碌兼职赚钱又国是。

……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饶先生都搞错了方向,下了关公战秦琼的战书!

或者说“水土不服”!

二、是否清楚人才成长与取得成果的规律?

饶毅先生很给力,先是《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继而是《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由此引发了媒体关于院士的新一轮热评。

饶先生很有见地,有可能会对中国大陆目前的院士制度革新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也许,仅仅是吹皱院池一隅中水而已!

饶先生很值得敬佩,因为,今天的中国大陆,缺少饶先生这样有地位的人才以这样的方式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即使有咸操心的人也没有能引起如此轰动效果的能力!

然而,很忧心“饶风”吹皱院池一隅中水以后,是否会迎来水质的降级,还是提级?!

下面,看看一些老院士的感怀!

“同年6月,我随中国保健医学会赴意大利开会,飞机上正播放着当天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实况。我座旁一位深圳某医院院长指着电视屏幕说:‘这些院士都七老八十快死的人了,还发挥什么作用呀!’我笑着说:‘我不就好好地坐在你旁边,一起去开会吗?’‘啊!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是院士呀!真不好意思呀!’”(《院士不是花瓶》(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2002年,光明日报))

“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曾经有过一段名言,他讲:我到六十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生(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姆生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七个获得诺贝尔奖。’”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

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

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以上引自王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45岁、60岁,那都是人智力跨越性急变的年龄。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现在已是院长)白春礼主持的以中科院杰出人才群体为对象的研究结论指出:中国科技人才通常 26 岁首次发表索引论文,27 岁博士毕业;31 岁首次独立申请并获得研究资助,科学研究活跃期持续到35 岁;36--40岁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索引论文发表量逐渐达到高峰;41--45岁以出色的研究工作与成果为同行所承认,成为科研的中坚力量。

根据我国教育专家张笛梅的统计,从公元 600 年到公元 1960 年,世界上共有 1243 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 1911 项重大科技创造发明。

那段时期世界共有 872 人在 25 45 岁期间,做出 1233 项创造发明。也就是说,70% 的人、64% 的科技成果是青年、中年人作出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根据美国学者李曼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各类人才最佳创造年龄如下:植物学家,30—34岁;医学家,30—39岁。《人才最佳创造年龄规律》(王通讯,2008

“吴昌硕50多岁开始学画,80岁成为大师”。 齐白石   以“天道酬勤”为座右铭,在93岁高龄时仍画了600多幅画。乔治•彭斯   美国喜剧演员80岁时出色地演出了《阳光孩子们》一剧,并第一次获得大奖。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88岁时设计了圣玛丽教堂。萧伯纳   英国剧作家93岁时写了个剧本,名为《牵强附会的寓言》。

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大陆除外),19551028日出生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于2008627日,度过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总之:

院长的职责,过了一定年龄的教授,培养学生应为主业。

人才成长的规律表明,过了45岁(或55岁)即使要比武,也是弟子间的比,师傅恐怕无能为力了。这是自然规律使然。

本人不否认有天才人物精力过盛,总上电视,总是报奖、获奖、领奖、总是在大堂之上论国是,笑谈天下风云的人,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确实是个问题。

……

(待续)

总之..

然而

 

 



众议饶毅落选院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894-481953.html

上一篇:院士和院士制度的异化(七)—院士富豪颠覆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下一篇:“饶风”乍起能吹皱院池一隅中水?—读饶毅博文(三)
收藏 IP: 114.250.75.*| 热度|

5 马红孺 武夷山 王涛 赵凤光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