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自发性消退(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cancer)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最常见于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肺癌和黑色素瘤等肿瘤之中。
历史上的观察
其潜在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感染和免疫系统的激活可能有助于认识这种现象的发生。历史上的观察:1891 年,纽约的外科医生威廉・B・科利(William B. Coley), 报告了一名患者在患上丹毒(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皮肤感染)后,其复发性梭形细胞肉瘤消失了,且经过治疗后感染的伤口愈合。
观察到与感染相关的肿瘤消退现象后,Coley利研发了细菌制剂(后来被称为Coley毒素),目的是有意诱导癌症患者发生高热。这种疗法在肉瘤治疗中产生了可测量的肿瘤应答效果,但对其他癌的疗效较差,且存在显著的安全风险。到20世纪中期,放射疗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这种方法。然而,Coley是首位运用免疫治疗技术治疗癌症的人。他发现感染可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攻击肿瘤细胞。现代癌症免疫治疗的最高奖项就是以William B. Coley命名的国际奖项。
我在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和研究经历中,曾遇到一例明确与感染相关的肿瘤消退的病例。患者男性55岁左右.是南方某陆校的政委,是师职吧。在总院师职一般住不到南楼。只能住到东楼的普通病房,也就到了我的管辖下。患者住院后,发生了败血症,持续昏迷高烧41°C以上。虽然感觉他凶多吉少,但,我始终没有忽视,密切管控,及时对症处置,尽可能维持他的生命体征。后来,患者逐渐退烧了,也苏醒了过来,可以下床了。经过血象和骨髓象检查,确定获得完全缓解。现在不知道他是否还健在,不过,至少80多岁时他还写了本“战胜癌症”的书,是个癌症的长期存活者。
1918年,G. L. Rohdenburg, MD确认了经组织学证实的自发性癌症消退病例。在一些患者中,消退前3至5天会出现高热(40-40.5°C),这表明发热导致的免疫激活与肿瘤消失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也有报告指出,发烧时使用退烧药可能会降低其在触发肿瘤消退方面的作用。其他消退情况发生在反复感染或肿瘤部分切除之后。 Rohdenburg还认为,外部加热可能会有所帮助,这与现代癌症治疗中使用的热疗非常类似。
四十年后,Tilden C. Everson, MD, 和 Warren H. Cole, MD将自发缓解或消退定义为恶性肿瘤在没有接受充分常规治疗的情况下部分或完全消失。
免疫激活与肿瘤消退
一般来说,免疫系统虽然能将肿瘤细胞识别为异物,却会对其产生耐受性。根据试验模型的研究,肿瘤很少会发出警报信号,除非它们受到了感染或毒素的损伤。一旦受到损伤和刺激,肿瘤细胞就会激活局部的抗原呈递细胞,进而引发体内的免疫反应。
Coley的经验支持这一病理机制:他的治疗方案是每天或每隔一天使用这种“毒素”,直到肿瘤消失;然后几个月里每周给药一次,以防止复发。如果仍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反应可能会失效,肿瘤会在未明显察觉的情况下重新生长。
易出现自发性消退现象的肿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都会出现自发缓解,但两者的复发都很常见。在一组包含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和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报告中,76%的缓解与细菌感染相关,45%与输血相关。复发很频繁,缓解持续时间的中位数约为5个月。这显然和我的那个患者有可能并不是一类,因为他完全缓解后,就从来没有复发过。
病毒感染能够破坏恶性细胞并触发全身性免疫反应。1904年,George Dock,MD,教授报道了一例未分化急性白血病在流感后出现自发缓解的病例。然而,尝试使用野生型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一直不可靠,仅能带来部分且短暂的缓解。目前,基因修饰的疱疹病毒安柯瑞(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已经获批,用于晚期不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的瘤内注射治疗。
令人感兴趣的是,天花疫苗接种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自发缓解有关,而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接种则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缓解相关。在罕见情况下,其他原发性肿瘤以及向多个器官的转移也会出现自发消退的现象。在已报告的14例肺部恶性肿瘤中,有6例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表明在癌神经抗体的影响下,T 淋巴细胞可能与神经组织发生了交叉反应。
自发缓解的原因仍不明确。考虑的促成因素包括误诊、激素变化、对不当放射治疗的异常反应、发热、感染、过敏反应、肿瘤血管生成改变、致癌因素的去除、替代治疗方法、输血、活检、切除以及诱发细胞死亡的非特异性外部干预。目前,溶瘤病毒的瘤内注射、静脉输注以及术前辅助应用正在积极研究中。了解导致肿瘤自发消退的潜在机制或多种机制的组合,有助于指导多种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阎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2154-150565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