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元元
[转载]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理化和靶向代谢分析微波处理竹荪对采后自溶和能量代谢的调节
2025-7-28 15:59
阅读:512

红托竹荪采后自溶严重限制其货架期,传统热处理方法(热水/热空气)不适用其多孔脆弱结构,采用不同功率微波处理(100W、75W、50W)4℃、95%RH条件下贮藏12天,系统评价品质、自溶相关指标及能量代谢。

微波处理(尤其50W)显著延缓纤维素、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的降解,维持较高能荷水平(ATP和ADP含量),改善感官品质、延缓褐变、降低呼吸速率,保持鲜味物质(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含量,揭示微波处理通过调控能量代谢延缓自溶的机制

1题目

文章题目:Microwave Treatment for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in Regulating Postharvest Autolysis and Energy Metabolism

发文单位:贵阳学院,贵州大学,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农业科学院

2杂志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IF=5.8分

3链接

Zhang, X., Wang, R., Zhang, W. et al. Microwave Treatment for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in Regulating Postharvest Autolysis and Energy Metabolism. Food Bioprocess Technol 17, 4694–4710 (2024). doi.org/10.1007/s11947-

4检测指标

Norminkoda提供纤维素含量、几丁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纤维素酶活、几丁质酶活和β-1,3葡聚糖酶活检测

5主要内容

5.1 微波处理系统:

自主研发的精准控温微波设备

旋转托盘确保加热均匀(温度差异<5℃)

处理参数优化:

预实验筛选出50W/60s和75W/30s效果最佳

正式实验设置5个处理组合(100W/15s至50W/90s)

5.2 评价指标:

品质指标:感官评分、褐变度、剪切力、乙醇含量

生理指标:水分迁移(LF-NMR)、MDA、相对电导率、呼吸速率

自溶相关: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葡聚糖)含量及酶活性

能量代谢:ATP、ADP、AMP含量及能荷(EC)

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EUC值

关键结果:

50W/60s处理(M4)效果最佳:

感官评分保持最高(A)

褐变度降低34.7%(B)

剪切力降低25.4%(C)

乙醇积累减少39.8%(D)

维持细胞壁完整性:

纤维素含量提高23.3%(A)

几丁质酶活性降低29.0%(D)

5.3 技术效果:

微波处理(尤其50W/60s)可显著延缓红托竹荪采后自溶

货架期从对照组的7天延长至12天以上

作用机制:

抑制自溶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活性

维持细胞壁结构完整性

通过保持高能荷状态(ATP/ADP)延缓细胞衰老

5.4 改善能量状态:

ATP含量提高1.52倍(A)

能荷提高17.2%(D)

5.5 保持风味品质:

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17.6g/kg(A)

EUC值达194.4g MSG/kg(C)

5.6 应用价值:

开发出适用于食用菌的精准微波处理工艺

为产业提供了一种高效、无残留的物理保鲜方法

理论创新:

首次揭示微波处理通过"能量代谢-细胞壁代谢"双途径延缓自溶

建立食用菌采后品质与能量状态的关联模型

6总结

6.1技术创新:

自主研发食用菌专用微波处理设备

建立精准工艺参数(50W/60s)

6.2 理论创新:

阐明能量代谢与自溶的调控关系

提出"能量-细胞壁"双靶点保鲜机制

6.3 应用价值:

解决红托竹荪产业瓶颈问题

方法可推广至其他食用菌保鲜

6.4 方法学贡献:

整合LF-NMR、电子鼻等多维评价体系

建立品质与代谢的关联模型

研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既揭示了微波处理的作用机制,又开发了可产业化的保鲜工艺,对推动特色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覃元元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95552.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