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y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eye

博文

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挑战和困难

已有 1571 次阅读 2023-9-7 17: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然而,AI与环境科学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困难。这里我们从实验手段、复杂系统、固有认识、感知能力等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难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研究实验手段                                        

 

实验手段是指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方法和工具,它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验手段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匮乏:

 数据采集手段匮乏。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类型、多尺度、多来源、多维度的数据,如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生态数据、污染物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仪器、卫星等设备进行采集。然而,这些设备往往成本高昂、维护困难、覆盖范围有限,导致数据采集手段匮乏。例如,在海洋监测中,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洋观测设备受到风浪、海流、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数据采集不稳定或中断。

数据处理手段匮乏。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如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压缩等,这些处理需要通过各种算法、软件、平台等工具进行实现。然而,这些工具往往功能单一、性能低效、兼容性差,导致数据处理手段匮乏。例如,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由于遥感影像具有高分辨率、高维度、高动态性等特点,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和软件难以满足其处理需求。

数据分析手段匮乏。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等,这些分析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模型、技术等手段进行实现。然而,这些手段往往理论复杂、实现困难、效果不佳,导致数据分析手段匮乏。例如,在气候变化分析中,由于气候系统具有非线性、非平稳、非高斯等特征,传统的统计方法和模型难以捕捉其变化规律和不确定性。

数据利用手段匮乏。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数据利用,如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应用等,这些利用需要通过各种协议、标准、接口等手段进行实现。然而,这些手段往往规范缺失、制度不完善、保护不足,导致数据利用手段匮乏。例如,在环境数据共享中,由于环境数据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和权益,如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知识产权等,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可能导致数据共享受到阻碍或风险。

 

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的描述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理解、描述、预测和控制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演化规律的能力,它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和目标。然而,在复杂系统的描述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复杂系统的定义。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类型、多层次、多尺度、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如气候系统、生态系统、水文系统等,这些系统具有非线性、非平衡、非稳定、非均匀等特征,其内部存在着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其外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些特征使得复杂系统难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或物理规律来定义或划分,也使得人工智能模型难以确定其输入或输出变量。例如,在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关系,生态系统的边界和结构难以明确界定。

复杂系统的建模。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建模方法,如机理模型、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这些模型需要根据复杂系统的特点和目标进行选择或组合。然而,这些模型往往存在着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要在简化与精确之间进行权衡和折衷。例如,在气候变化预测中,机理模型可以反映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和因果关系,但需要大量的参数和计算资源;统计模型可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和推断,但忽略了气候系统的内在机制;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和发现规律和特征,但缺乏物理意义和可解释性。

复杂系统的评估。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评估指标,如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等,这些指标需要根据复杂系统的输出或预测结果进行计算或比较。然而,这些指标往往存在着定义不清、计算不易、比较不公等问题,需要在客观与主观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例如,在水质评价中,由于水质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概念,不同的评价方法或模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或等级,难以进行统一或对比。

复杂系统的控制。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控制目标,如污染物减排、生态恢复、资源优化等,这些目标需要根据复杂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进行决策或干预。然而,这些目标往往存在着冲突或矛盾、难以量化或实现、效果难以预测或评估等问题,需要在效率与效果之间进行权衡和调整。例如,在气候变化缓解中,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长期性、不可逆性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减排责任或能力,难以达成一致或协作。

 

固有的环境系统认识                         

 

固有的环境系统认识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对复杂系统的本质、机理、规律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它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在固有的环境系统认识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环境系统知识的缺乏。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领域、多种学科、多种方法,如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这些领域、学科、方法之间存在着交叉与融合,也存在着差异与隔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对环境系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相对缺乏和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例如,在生态系统建模中,人工智能可能缺乏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环境系统知识的更新。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变化、多种趋势、多种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入侵、人类活动等,这些变化、趋势、影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动态的技术,其对环境系统知识的更新和适应还相对滞后和困难,难以及时反映其变化和影响。例如,在水资源管理中,人工智能可能缺乏对水资源供需之间平衡和协调的及时调整和优化。

环境系统知识的传播。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利益、多种责任、多种目标,如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利益、责任、目标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冲突,也存在着共识与分歧。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智能的技术,其对环境系统知识的传播和沟通还相对缺乏和不足,难以有效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例如,在环境教育中,人工智能可能缺乏对环境问题的情感和价值的传递和引导。

 

数据量                                               

 

数据量是指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数量和规模,它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然而,在数据量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 

数据量不足。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类型、多尺度、多来源、多维度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仪器、卫星等设备进行采集。然而,由于设备的成本、维护、覆盖等限制,以及数据的误差、缺失、异常等问题,导致数据量不足。例如,在土壤湿度监测中,由于土壤湿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需要大量的观测点和观测频率,但现有的观测网络往往难以满足其监测需求。

数据量过剩。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利用,这些处理、分析和利用需要通过各种算法、软件、平台等工具进行实现。然而,由于数据的规模、复杂度、动态性等特点,以及工具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限制,导致数据量过剩。例如,在气象预报中,由于气象数据具有高分辨率、高维度、高动态性等特点,传统的预报方法和软件难以处理或存储如此庞大的数据量。

数据量不均。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领域、多种学科、多种方法,这些领域、学科、方法之间存在着交叉与融合,也存在着差异与隔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对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数据需求和应用程度可能不同,导致数据量不均。例如,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由于生物多样性具有多层次(如基因水平、物种水平、生态系统水平等)和多维度(如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物种相似度等)的特征,不同层次或维度的数据量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维度                                                   

 

维度是指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数据的属性或特征的数量或规模,它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然而,在维度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 

维度不足。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类型、多尺度、多来源、多维度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仪器、卫星等设备进行采集。然而,由于设备的性能、精度、分辨率等限制,以及数据的噪声、异常、冗余等问题,导致数据的维度不足。例如,在土壤温度监测中,由于土壤温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化性和时间变化性,需要大量的观测点和观测频率,但现有的观测设备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维度信息。

维度过高。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利用,这些处理、分析和利用需要通过各种算法、软件、平台等工具进行实现。然而,由于数据的规模、复杂度、动态性等特点,以及工具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限制,导致数据的维度过高。例如,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由于遥感影像具有高分辨率、高维度、高动态性等特点,传统的分类方法和软件难以处理或存储如此高维度的数据。

维度不匹配。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领域、多种学科、多种方法,这些领域、学科、方法之间存在着交叉与融合,也存在着差异与隔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对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数据需求和应用程度可能不同,导致数据的维度不匹配。例如,在水文模拟中,由于水文系统具有多层次(如地表水平、地下水平、大气水平等)和多维度(如流量、水位、降雨等)的特征,不同层次或维度的数据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或不一致。

 

贫乏的感知                                              

 

感知是指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对复杂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进行观察和识别的能力,它是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目标。然而,在感知方面,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 

感知方式不丰富。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类型、多尺度、多来源、多维度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各种感知方式进行观察和识别,如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然而,由于人工智能模型往往依赖于单一或有限的感知方式,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导致感知方式不丰富。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由于空气质量具有多种污染物(如PM2.5、SO2、NO2等)和多种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单一的视觉感知或听觉感知难以全面和准确地感知其状态和变化。

感知精度不高。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变化、多种趋势、多种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入侵、人类活动等,这些变化、趋势、影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人工智能模型往往依赖于大量或高质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以提高其感知精度和效率。然而,由于数据的误差、缺失、异常等问题,以及模型的假设、简化、优化等问题,导致感知精度不高。例如,在森林火灾预警中,由于森林火灾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异性和复杂的影响因素,如气象条件、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等,人工智能模型难以准确地感知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感知效果不佳。环境科学研究涉及到多种利益、多种责任、多种目标,如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利益、责任、目标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冲突,也存在着共识与分歧。人工智能模型往往依赖于客观或量化的数据进行感知和判断,以实现其利益或目标的最大化或最优化。然而,由于数据的主观性或多样性,以及模型的价值观或偏见,导致感知效果不佳。例如,在环境决策中,由于环境问题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和权益,如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知识产权等,人工智能模型难以充分地考虑或平衡各方的需求和期望。 

我们从实验手段匮乏、复杂系统的描述、固有的环境系统认识较肤浅、数据量欠缺、维度太低、感知不丰富等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挑战和困难,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如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共享、遵守数据伦理、降低复杂性、减少不确定性、增强可解释性等。这些是目前相关领域比较重要的一些问题。

 

未来的展望                                       

 

人工智能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是一个前沿而有意义的课题,但也存在着许多的挑战和困难。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自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方法论、技术手段等,要实现有效的结合与应用,需要加强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方法创新、技术融合等,形成一个多元而协调的研究生态。

增加实验与应用案例。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与应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缺乏足够的实验与应用案例,需要增加实验与应用案例,验证和展示人工智能在环境科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其在环境科学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环境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与应用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和责任,需要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评估和监督人工智能在环境科学中的效果和影响,防止或减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或不良后果,保证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相关阅读            

2  利用AI探索环境物质的迁移转化

2  利用刺激输入-效应输出进行实验方式重构——科学研究的第一性原理

2  AI将促进建立化学的新科学假说模式

2   运用AI手段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   AI for Science的底层逻辑:利用数据和算法发现自然科学的新规律

2  将大模型引入人体健康诊断的创新

2  应用迁移学习来进行质谱解析优化

2  可解释的机器学习将推进计算毒理学发展

2  AI将如何逐渐改变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

2   如何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复杂化学系统

2  化学指纹:表征复杂物质的新技术

2  食用油脂加工过程的智能检测新技术

2  食用油脂精炼工艺的智能化升级

2  基于CNN的化工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

2  如何来调控一个复杂化学系统?

2  将大模型引入中药加工制造工艺流程的管理与创新

2   面向河流污染的大模型系统及其创新

2  高维感知与深度学习:一种应对自然界复杂问题的新途径

2   流程工业核心工艺智能升级的科学思考

2  大模型背景下的科学与环保研究

2  面向大模型的传感技术需要突破

2  衔接自然科学与机器学习

2  漫谈AI时代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2  尿液大数据化是未来健康检测的万能法宝

2  中药企业的智能化升级还需技术突破

2   复杂性系统论视角下的土壤环境化学

2  中药加工过程监控:通过化学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中药质量的智能保障

2  发散性——ChatGPT给科学家递来了一个扳手

2  人工智能可以观察过程工业的化学信息

2  快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支持环境化学中复杂系统的研究

2  暗知识”与自然科学

2  今后科研工作里的人工智能随笔

2  [转载]颠覆传统医疗科研:借助人工智能研发抗癌药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44891-1401834.html

上一篇:河流生物性污染物在线监测漫谈
下一篇:AI视角下的环境化学博客文集(一)
收藏 IP: 202.117.147.*| 热度|

3 宁利中 刘炜 葛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