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艰苦学习两年,积累了大量知识;而到了高三复习时,往往只需一周左右(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科目)就能梳理一门功课。这正是‘厚积薄发’的体现,或者说,是将书‘从厚读薄’的过程。最近重温英语词汇和微积分书籍,心中不免感慨:当年刻苦现在重走会容易这么多。
作为高考的过来人,我深切体会过那种学习的快感:当别人上课睡觉或考试失利时,我却能游刃有余。如今的高中尖子生,可能还多了另一种快感:目睹他人迷失目标(例如沉迷游戏),而自己正为梦想中的学府奋力冲刺。游戏固然有其吸引力(部分源于家庭环境,其成瘾机制也不容忽视),对于那些难以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正向反馈的人来说,其危害尤为致命。
作为一级建造师,当年备考的过程确实艰辛。然而,熬过学习疲惫期后,那种知识内化带来的持久满足感无比珍贵,至今仍是我谋生的基石。至于评高级工程师的经历,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整理论文和工作小结的过程(评审要求提交2篇论文,而我提交了3篇)。每当工作中闪现创新点,在撰写专利文件或论文时,那种兴奋之情常常溢于言表。
近一年来,我基本坚持早上6点半起床(早睡早起)。以前也能做到,但通常在八点左右会感到疲倦。过去的选择是睡回笼觉,现在则是喝杯咖啡,远眺片刻,然后继续看书、写作。人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容易陷入颓废。
关于近期的英语学习目标:计划用半年时间达到基本阅读《中国日报》(China Daily) 普通文章的程度;再用一年时间,力争高中英语听力题能答对80%。对于一个大学英语六级差一分及格、且已荒废二十年的中年人来说,学英语更强调学以致用。我打算多读英文短文,加强听力训练,争取达到英语四级的合格水平。
至于数学学习,目标设定得比较务实:能手动求解简单的二重积分,并尝试用Matlab编程实现基本的微积分算例。
设定一个靠谱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地进步,无疑是自我规划的上佳之策。愿我们都能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崔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26446-149551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