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O的背景统计和简介 18位CEO里面只有4位有专业背景
http://www.lifescienceleader.com/magazine/past-issues3/item/3372-science-vs-business-who-makes-a-better-ceo
都说MD和Ph.D. 无法领导大型生物医药企业, 最多只能做做研发老总, 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许多技术型的专家太专注于技术层面的研发项目, 没能把企业的融资,销售和管理做好, 这也是事实. 但目前大药厂的CEO越来越多来自销售,法律,财务,和工商管理背景. 这未必是好现象, 这也许是华尔街希望看到的现象, 但完全背离了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研发这样的挑战性要求. 真正懂专业的CEO未必输给来自商学院的精英. 业内医药和生物技术企业曾经最辉煌的二家企业, 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应为其掌舵人很懂专业, 很会管理企业,人才和项目., 默克80-90年代的CEO 罗伊•瓦格洛斯和基因泰克前CEO, 阿瑟-列文森都是搞研发出身的高管, 前者是MD, Ph.D双料货, 后者是普林斯顿的生物医学博士, 另一家著名企业, 也算是业内黑马或未来的基因泰克式的优秀企业,再生元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伦纳德-施莱弗尔和首席科学家乔治-雅克波罗斯都是著名大学的助理教授和医学博士,他们领导有方,主要是在20余年坚持创新研发基础上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他们虽然没有MBA的科班训练, 但他们很懂得如何投资研发, 如何营造创新氛围, 而非专业背景的CEO则主要关注财务报表, 如何提高每股盈余, 如何取悦华尔街分析师, 当然也特别关注自己股票期权和Bonus, 所以对研发的长期战略布局, 如何调动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 根本没有概念, 除了会并购企业, 裁人,削减费用, 其他就不知道怎么玩了. 所以过去十多年里, 医药企业的研发效率每况愈下, 投资资金没减少, 上市的新药越来越少越来越慢, 整个工业界已经不再强调R&D, 而是S&D, 靠Search别人的创新药来进行开发. 这种研发生态, 短期还有戏, 长期无法留住人才, 增强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 后果是很严重的, 除非以后大药厂干脆只要临床和市场推广,不然大药厂的研发氛围和效率只会越来越糟, 最好的证据就是每做一次大型并购或大规模裁人, 在公司内部都会闹得人心惶惶, 无心干活. 能人反而愿意主动跳槽或被人挖角, 重组整合耗时耗精力和费用, 这方面的机会成本和大量损失, 华尔街从来也不评估. 投行们最关注的不是怎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是从公司买卖中赚到大笔佣金. 这种奇怪的现象和不良后果, 应该引起公司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当然要改革和创新, 先得从公司董事会改组做起, 太多的商业精英, 太多的财务和管理高手, 要这些人真正懂得创新研发,发挥人才的积极性, 不是那么简单易行的, 董事会中应该增加新面孔, 增加研发背景的高管, 而不是商学院的精英俱乐部. 苹果公司把研发创新型的企业高管, 基因泰克前CEO, 阿瑟-列文森聘为董事十年, 现在成为董事长, 是有道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