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人员分享研究成果并为学术界做出贡献的重要一步。然而,对于论文作者而言,从投稿到初筛(screening)再到最终审稿决定(final decision)出炉的整个过程犹如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有的时候作者拿到的审稿意见建议接收,但是编辑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等待的过程让人焦急。有的作者可能会担心,虽然审稿人建议接收,但是论文是否还有可能被编辑拒稿呢?本文将会针对该问题给出答案。
论文接收与否的最终决定人是谁?
虽然审稿人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并就接收、拒绝或修改论文等问题向期刊编辑提出建议,但是他们通常只是担任顾问,并无任何决定权。 期刊编辑对论文的接收与否拥有最终决定权,他们会考量审稿人的意见并对论文的接收与否一锤定音。期刊编辑的重要作用在于确保论文在质量和相关性等方面符合期刊的要求。他们还必须考虑到期刊的收录范围,目标读者群,以及该项研究的总体意义等因素。
以下为期刊编辑拒稿的正当理由:
与期刊收录范围不匹配
科学性不足
创新性不足
疑似学术不端行为
写作水平不高
以下为期刊编辑拒稿的不正当理由:
竞争关系:期刊编辑可能仅仅因为投稿的论文对他们本人或同事的研究构成竞争而拒稿。
一己私怨:期刊编辑可能对作者心怀不满,或者对其所在大学或研究领域抱有偏见。
为维护学术诚信和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坚守学术道德并保持客观公正至关重要。大多数编辑在审核论文时会保持高标准的专业精神,公平公正地决定论文的接收。
和审稿人考虑的角度不同,编辑还需要基于期刊的发展和需求来决定论文是否拒稿。所以有时候期刊编辑会无视审稿人的建议和负面审稿意见而接收一篇论文,或者在审稿人给予积极评价的情况下依然作出拒稿的决定。
真实案例:编辑同意接收一篇被审稿人否定的论文
这个例子是拉曼(C. V. Raman,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克里希南(K. S. Krishnan)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尽管两位作者都学术信誉良好,但是审稿人认为该研究成果不足以在顶级权威期刊上发表,因此对相关论文作出拒稿的建议。
由于预见到相关研究成果的潜在影响,《自然》杂志的编辑选择无视审稿人的建议,同意接收该论文并于1928年3月31日将其发表。这位编辑的决定实属明智,因为这篇论文日后成为该领域最具参考价值的论文之一,并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述事例突显了期刊编辑对最终审稿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审稿人的作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并确保已发表论文的质量,而期刊编辑还必须考量研究的潜在影响,并最终决定是否接收或拒绝相关论文。
上述事例还强调了一个事实,即便是知名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也可能被审稿人否定,这突显了保持同行评审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在学术出版中的重要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01402-138918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