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ne201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oline2016

博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人才与大学的作用

已有 4988 次阅读 2016-8-5 16:3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在于强调创新。区别与以往的发展理论,创新驱动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而经济发展视域里的创新,强调的是知识的使用与商业化。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耐认为,随着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来临,“脑力”、“创意”密集型产业已渐渐取代了“土地”、“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的提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知识生产与创新性人才居于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相应地,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由于组织特性及优势就在于知识创新活动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必将大有作为。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并进一步强调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驱动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的简明概况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说明人才具有专业性、创造性和高素质。科技水平的高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回顾科技发展史可知,人类经历的蒸汽革命、电力革命和新技术革命等三次大的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显示了创新型人才在其中的突破性作用。譬如,讲到蒸汽革命离不开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讲到电器革命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以及经由“爱迪生效应”的电子工业的发展。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由爱因斯坦、约翰.阿塔纳索夫等人的开创性贡献,开启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迅速崛起的历史显示,美国借助于汇聚全世界优秀人才的移民政策,为美国科技发展、国力强大带来了雄厚的人才红利。譬如,二战期间美国集中了世界顶级的科技人才,用了两年的时间研制出了原子弹,战后又从德国挖走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专家投入到了规模浩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由于大批顶级的科技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入,美国航天第一强国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路明华,2015)。

我国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与驱动作用: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 2015 年 3 月 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在破除藩篱、激发活力和潜能、提升效率和效益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目标,且 六个方面改革目标都与人才发展息息相关,包括“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增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等等。

◆ 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首当其冲地进行了“坚持双轮驱动”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二、充分发挥大学在创新驱动中的人才优势

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授和知识应用的知识活动场所,是科学研究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天然优势,这一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更加凸显。

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发展的主流模式。这一模式无不重视发挥大学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知识贡献与人才支撑作用,相关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在欧洲,欧盟注意到高等教育、大学科研对创新的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的教育、研究和创新各自独立的问题,依据“三重螺旋协同”(大学——产业——政府),提出了知识三角(knowledge triangle)这一概念,旨在实现 “知识三角协同”(研究——教育——创新)。知识三角框架强调 “知识保价”(knowledge valorization),指的是科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利用率,包括开发一种产品或药物,把科学知识运用到一个系统或过程中。“知识保价”赋与“创新”新的内涵:创新意味着将一项发明运用于实际中。一项发明本身并不能看作是创新,在实践中如果使用这项发明才能看作是创新。 “知识保价”向大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创新体系中,大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探索有用的知识的商业用途,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运用。经由“知识保价”,大学的科研与人才培养焕发出时代的新色彩。在里斯本框架下形成的欧洲创新工学院(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EIT)就是为了将世界一流的教育与研究联合在一起,进行深度的协同创新活动,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2015年11 月 5 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旨在实现世界科技和高教一流强国宏伟目标。“双一流”建设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有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一流”建设应该协同并举。可以通过试点工作,选择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试点基地,探索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大学多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创新优势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的跨越。

作者邮箱:gjgao@tongji.edu.c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84597-994739.html


下一篇:“创双”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应对:大力推进在线教育
收藏 IP: 111.187.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