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的投稿OA期刊的经历以及周边朋友的经历来说,我想多数的OA期刊还是较为正规。与传统期刊比,它非常快,但是对文章创新或者文章质量的要求确实是低一些。
我的研究领域是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重建,但导师项目有一点交通地理的内容让我来承担。赶鸭子上架,看文献,收集数据,最后获得了一点结果。导师看后觉得形式上还不错,内容也过得去(导师对交通地理也不甚了解),让我把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文章写出来以后,先投给了最为对口的交通地理,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JTG),题目比较新颖,编辑较快就给送审了。审稿6个月,文章被拒了。看到2位审稿人的意见,非常专业,被拒也服气。学习并采纳审稿人意见对文章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还投给JTG,编辑看后认为没有达到要求,不同意再送审了。后来改投applied geography。也是很快被送审,2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得到了一审答复。3个审稿人,都说文章内容太初级了,达不到发表要求,再一次被拒。两个期刊都是主流的SSCI期刊,而我专业又不是人文/交通地理,写的文章确实是比较初级,被拒也没话说。稿子就在手里这么压下来了。
后来有个国内非SCI期刊找导师约稿,导师让我把这个文章投过去。我想了想,写成英文费这么大劲,最后发的就是一个CSCD,不甘心。我跟导师商量了下,可否将文章投给OA期刊——MDPI出版社旗下的期刊sustainability。虽然影响因子不高,但被SSCI和SCI同时收录。如果也被拒了,那换投国内CSCD,甚至不发表我都无话可说。导师同意了。我参照之前5个审稿人的宝贵意见,还有新期刊的一些要求,尽我所能再次修改文章。投过去以后,经历了一审大修,二审小修,最后接收。审稿人意见还是很较为客观、专业。我是4月底投稿,8月初就正式发表了,总共3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初投稿我没有认真推荐审稿人,耽误了1个月左右时间,否则应该是2个月)。OA付费8935元。整个过程跟下来,期刊审稿还是很正规的。之所以前面的期刊不接受我文章,而这个OA期刊接收,我想一个原因是我后来又进行了修改,主要是降低了题目内涵和范围(本来我的题目是A,但实际上内容只有B),并在讨论部分明确指出这只是初步研究,还有原因估计就是OA期刊对创新要求低,还有运气?
之所以我会选择这个期刊,是源于周边朋友的投稿经历。有好几个朋友投这个期刊,多数都中了。朋友文章也算不上很好,且审稿回来后有的审稿意见甚至编辑的意见我看过,个别观点有点雷人。我的文章接收了,课题组另外一个哥们的文章一个月以后也被接收了。这个哥们的文章一开始较差,投过去一审就被拒了。他不放弃,进行了大的修改,补充了很多内容,又重新投过去,经历了一审二审以后,最后还是被接收了。但文章估计还是让审稿人、编辑纠结,就多拖了一个月。我也了解到有朋友文章投这个期刊被拒的经历,不止一个人。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期刊对文章质量要求相对低一些。而且它的发文量越来越多,2016年8月份的发文量甚至过百篇了。可是我读博士的研究室,好像投这个期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这个期刊好中。。。。。。
随着OA期刊影响因子提高,相信它们对文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收费也会越来越高。还是MDPI旗下的另外一个期刊remote sensing,近几年影响因子都在3以上。有学者组织了一个专刊,找我们课题组约稿。恰巧师弟有一篇文章主题符合,就投过去了。因为是约稿吧,编辑很快送审,送审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审回来,3个审稿人,给大修的机会。师弟修改了大概一个月时间,返回去。编辑部再送审,这次审稿意见回来直接给拒了。是约稿,一审给修改机会,二审就给拒了,说明期刊对文章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我发现这个MDPI出版机构的文章收费标准也是和影响因子有一定的关系。它里面好多期刊,有些期刊一开始没有被SCI收录,收费是比较低的;被SCI收录以后,收费就比较高了;影响因子不断提升以后,收费就更高了。
OA是趋势,发展的过程存在问题是意料之中,关于收费只看4.5亿这一个数字还不够。OA以及数据出版等等是趋势,有很多的优势,不能只看出现的问题,而忽视这些优势。国内OA期刊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办一些OA期刊呢?我们已经落后了,这些也应该得到大家关注。
关于费用,不能只看我们支付了多少APC(文章处理费用),还应该评估我们这些APC做出了多少贡献,多少人受益于我们这么多文章的开放存取。还有OA发展这么快,传统的出版后征订费用是怎么变化的,可能减缓或者停止增长,甚至有下降?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国内发文章,不管SCI,还是CSCD,都要支付版面费,但文章仍然不是开放存取,这个是个什么情况?这个版面费也在不断的增长,文章长、版面多、彩图多的话,甚至超过OA文章收费。这个费用也应该做一些统计。当然了,统计这些东西可能很困难。
相关专题:投稿与审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士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80745-100517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