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伟
博士毕业该何去何从?
2024-3-28 09:15
阅读:405

昨天看到一篇博文,谈及博士毕业后的抉择,主要是从情感/心理层面来讲。可能人们注意到一种思想方法,即 "田忌赛马",其核心类似于交叉安排,以便在相对弱势的情况下争取胜出。换句话说,人们会认为 "高就" 似乎有点不可攀,而 "低就" 则能游刃有余。可能不少人受到此类思想的影响,而落入不利的境地。实际上,职业发展一定要遵循 "就高不就低" 的原则,即 "择高处立"。原因也很简单,高平台具备高资源、高信用,从而更容易获得高支持。

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出现 "评价不准" 的情况,即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低于或高于实际水平。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这其中有赌的成分。另一个原因是:你是方,别人就看到方;你是圆,别人就看到圆。有时你自己也会这样看自己。原因是人们只看到当下、只认可现状,谓之现实主义。实际上,别人看到你是什么,是由你来 "规定" 的,因为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不要让现在的你,把未来的你,给规定死。打个比方:你写了一篇手稿,导师不大看好 ("你是方"),建议投 "低刊",可是你坚持投 "高刊",结果中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导师改变视角廖 ("你是圆"),lmao。事实上,现实社会中处处存在暗示,使得你低估自己的潜力。假如你毕业后 "低就" 了,回想一下会发现,往往跟周围人的影响有关,表现为 "这是你的选择"。特别地,假如咨询的对象很强势,你反而容易往低处走。很多强势的人潜意识里不希望别人比他强,会释放对你不利的 "气场"。当然,如果确实是自身的原因,往往是性格或思维习惯导致的。很多人都有 "退却" 的倾向,认为那样安全!又或者,征求意见是表象,主旨是希望对方"同意自己",而压根不考虑相反的意见 (俗称 "听不进去")。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考虑自身发展以外的制约。诸如希望在父母身边、夫妻两地、房价高低、当地气候,等等。其实这也是个思维陷阱。因为相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这些都是次要因素,不该起到决定作用。平台的高低才是对个人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外因。

说了半天,还是回到那句老话:人往高处走。只不过,很多时候人们觉得那 "不适合" 自己。以上讨论是帮助克服这种观念 —— 用未来视角看待自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毅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5774-142720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