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了一本教材书《投入产出分析》,简介如下:
前 言
投入产出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最有力工具,被用于经济结构分析、能源与环境分析、劳动力分析、税收政策分析、经济预测、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关系分析等各个方面。这本讲义是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学习投入产出分析编写的入门教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经济分析模型的方法论,能够应用投入产出技术进行简单的经济政策分析,并通过投入产出表结构更好地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指标体系,对经济做出基本评价。
学习一门学科,首先应从总体上把握其知识体系结构。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总体结构一般体现为下面的图谱:
基于学科知识结构图,投入产出分析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如下部分:
(1)投入产出分析的学科属性;
(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范畴和研究对象;
(3)投入产出分析的学术与实际应用意义;
(4)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方法论:技术创建方法,技术应用方法;
(5)投入产出分析的分支体系;
(6)投入产出分析发展史。
本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基本范畴,严谨解释相关经济理论,简明而准确介绍基本投入产出技术,正确阐明基本概念,使用简化的数学模型展示投入产出经济学研究方法。因此,本书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全面、准确、严谨、简明、正确、简化。简要而言就是保证内容科学性,照顾本科生局限性。科学性要求首先是严谨地定义概念,特别是基本范畴,这是一门学科能被称为科学的前提。投入产出分析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由于现实经济的极度复杂性,实际测度用的指标范畴难免出现内涵边界模糊、数量外延不精确的问题,但是作为理论基础的基本概念必须内涵清晰,外延明确。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对完全消耗系数、完全分配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概念的经济意义内涵做了重新认识,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性质重新认识,严谨地推导固定资本形成流量和存量的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近似处理,如把投资时滞武断地规定为一年或一年以内,为了便于理解把直接消耗系数简单地解释为单位总产出对一种投入产品的消耗量。从照顾本科生的局限性考虑,本书没有深入讨论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多年时滞模型,没有引入更复杂的全球价值链分析问题。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精简某些内容,如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部分可以少讲一些。
第3章对于投入产出表编制理论和技术做了十分详尽的描述,这是理解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的基础,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应熟悉的,且没有太难的数学复杂性。书中单列了一章投入产出分析发展历史(第9章),认真考证了一些史实,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学科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史观、提高创新意识非常有意义。完成本教程教学的最低学时是24学时加若干实验学时,使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为了更醒目地使读者认识到本书相对于其它已出版教程(特别是本科教材)的独特之处,从而注意一些关键的技术和理论修正,特列出主要的差异部分如下:
(1)清晰明确地定义术语“投入产出分析”,理清楚作为学科名称的投入产出分析与投入产出技术和投入产出表的关系,阐明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学科性质。
(2)深入讨论了投入产出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区分了投入产出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投入产出技术应用的研究对象。
(3)明确了投入产出分析学科的分支体系和紧密相关学科。
(4)明确National的正确翻译应是国家而不是国民,避免对GDP和GNI概念的误解。
(5)从企业经济核算出发定义基本范畴、推导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6)系统简明介绍国民账户体系(SNA)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严谨地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总收入(GNI)概念,使学生形成清晰而正确的经济理论基本概念。
(7)从封闭经济体出发定义基本概念,构建理论投入产出表结构,平滑过渡到开放经济体投入产出表;揭示微观产出概念与宏观产出概念的差异,说明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线性叠加。
(8)深入讨论了GDP核算中的理论问题,破除对GDP的神秘和误解认识。
(9)更深入详细地讨论了几类特别生产活动的产出核算问题。
(10)提出了系统的结构关系定理,揭示了投入产出关系中的多种结构依存关系。
(11)重新解释了完全分配系数的经济意义。
(12)重新解释了完全和间接消耗系数的意义。
(13)系统介绍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和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建模。通过单部门与多部门的比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的系数的经济意义和模型的结构。
(14)以系统工程方法论阐述投入产出表编制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编表理论中的5个二难悖论。
(15)对RAS法的R和S的经济意义进行了重新解释。
(16)系统阐述了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分析。
(17)介绍了新的投入产出综合系数——推动力系数。
(18)重新解释了感应度系数。
(19)系统讨论了扩展的完全系数的应用,包括各项最初投入完全系数、完全能耗系数、完全耗水系数。
(20)独立设置价格分析一章,使得投入产出经济学对价格和数量并列,理论更显完整。
(21)系统讨论了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构建原理,为灵活运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相关经济问题提供了更便于应用的框架。基于列昂惕夫的经典方法论和中国的实际数据做了工资与税收变动的价格效应分析。
(22)系统阐述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将地区间关联效应分为:自乘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
(23)系统化阐述基于简化假设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使分析目标更清晰,容易理解。
(24)专设一章讨论贸易分析,既包括基本的进出口效应分析,也包括前沿的贸易增加值分析,还有贸易引起的碳排放转移。为了适应本科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学术论文中的实际应用模型做了简化处理。
(25)关于企业投入产出分析内容是在我们以前著作的基础上改写的,相对于其它作者的教材也具有一些创新性处理。
(26)专设一章阐述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历史,这是与其它著作很不相同的。
(27)在史实陈述中,尽可能参考原始材料和权威资料,详细介绍了列昂惕夫的相关研究工作,矫正了某些流行说法,如列昂惕夫的出生地点和早年在德国的经历。
(28)对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发展的历史和中国学者的学术贡献做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
(29)独创性编制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课程实验讲义和指导书,主要使用电子表格功能。现在的电子表格功能非常强大,除了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求解,足以满足一般投入产出分析的教学和研究应用需求。相信这部分内容对于加深学生对投入产出分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些电子表格强大功能有帮助。
目 录
前 言
导 言
0.1 投入产出分析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0.2 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对象
0.3 投入产出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0.4 投入产出分析的分支体系
0.5 投入产出分析的紧密相关学科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1章 投入产出表与国家核算
1.1 企业经济核算
1.2 国民账户体系
1.3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4 理论投入产出表
1.5 GDP核算实践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1.6 建筑及服务类产品生产的投入产出计量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投入产出技术建模原理
2.1 基础投入产出表
2.2 静态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2.3 完全系数
2.4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2.5 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投入产出表编制理论与技术
3.1 投入产出模型一般分类
3.2直接分解法编表系统工程
3.3 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基本技术
3.4 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平衡校正技术——RAS法
3.5 供给使用表与推导法编表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应用
4.1 结构分析与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4.2 投入产出乘数
4.3 扩展的完全系数的应用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投入产出价格分析
5.1 基于投入产出表框架的产品价格理论
5.2 投入产出价格理论的应用
5.3 工资与税收变动的价格效应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
6.1 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与基本模型
6.2 基于简化假设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贸易投入产出分析
7.1 基本贸易分析投入产出模型
7.2 贸易的增加值效应
7.3 对外贸易与碳排放核算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企业投入产出分析
8.1 企业系统
8.2 实物型企业投入占用产出表与模型
8.3 成本型企业投入产出表与模型
8.4企业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问题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 投入产出分析发展史
9.1 投入产出技术的产生和列昂惕夫的贡献
9.2 投入产出分析的兴衰发展
9.3 投入产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习 题
主要参考文献
投入产出分析实验讲义
一、实验目的
二、基础知识
三、实验任务
四、MWORKS实验示范
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指导书
第一单元
1. 基本电子表格操作
第二单元
2. 矩阵运算
第三单元
3. 结构计算
4. 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
5. 部门合并
6. 部门调序
7. 基本RAS法:算法与性质验证
实验习题
术语索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新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5709-150211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