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建
从《老虎学艺》说开去
2012-3-28 22:24
阅读:4925
标签:技术, 导师与学生, 老虎学艺

提到这个童话故事,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而且这个有趣的故事现在也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简单的道理:1、收徒弟时要看看人品,2、师傅教徒弟时要留一手。

看看当今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导师在传授学生学识、研究思路等是否会留一手?学生出师成功后是否会象老虎学艺后忘恩负义?从目前高校和中科院来看,这种情况应该甚少,一方面导师一般只传授学生思路,具体研究都由学生自行攻关,学生出成果后也属于导师这个团队,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找个单位从事相关或不相关工作均不会与导师发生利益冲突。学生毕业后,凭着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单位里搞科学研究,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一般不存在学生风头盖过老师,或者即使盖过,也属于两个空间,这种大学或中科院师徒情谊一般会长久维持。

然而这种老虎学艺的故事却会发生在学生到工作单位后,尤其是企业研究单位,因为管理机制与中科院和大学不同,国有企业一般实行的是行政负责制,学生毕业后跟着新的项目负责人做项目,一些专业方面的东西是到工作单位在实践中才学到的,如果项目负责人精心培养,那么有能力的学生会在这种“导师”的培养下茁壮成长,最终成为项目负责人,而且可能水平已经达到了导师的水平,这个时候,导师与学生之间就成为一种竞争关系。在国有企业研究单位里,光靠象书呆子一样苦干还是不够的,很多待人接物问题需要面对,这也要向一些“导师”学习,或者好的导师会指点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使学生终于成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甚至走向领导岗位。这时学生思想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倾向:一种是认为自己很聪明,一切的得来纯是靠自己的努力,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导师)不抱感谢,属于学艺后的老虎类型的人;另一种是总是尊重帮助过自己的人,认为自己的发展是靠各类“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属于常怀感恩之心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都希望第二种人成为绝大多数。

再举个例子,如有一门技术,本来属于A单位建立发展起来的并得到应用,为甲方服务。后来,另外一些甲方单位因为上面有类似的项目下达,这些单位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想自己的做,但没有这方面技术,于是通过沟通来到A单位学习技术,A单位如果不教显得太小气了,只好放开胸怀,后来这些单位掌握了该技术后,开始自己干这方面的项目了,不给A单位做这方面的项目,不知道这是不是相当于学生抢了老师的饭碗?属不属于学艺后的老虎?

在中国,如果上述的“导师”对待“徒弟”还象“老虎学艺”指出的简单道理,“导师”未免显得胸怀过于狭隘,而且阻碍了长江后浪推前浪,阻碍了科学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学生”是不是也应该深思一下要尊重师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国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1987-55280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