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wang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fwang2009

博文

首届大气-海洋遥相关国际会议纪要

已有 5548 次阅读 2009-9-22 18:1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闻名遐尔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座落在意大利东北部边境优雅小城—的里雅斯特市西郊,它是国际原子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下属机构,也是意大利政府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多边合作的主要渠道。2008年金秋之际,首届“大气海洋遥相关会议”在此拉开帷幕。

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国从事遥相关方面研究的知名专家和科学工作者总计147人,大会组委会主席为韩国首尔大学I. Kang教授,大会之处是同时邀请到在这个领域顶级科学家M. Wallace教授, B. Hoskins教授和I. Held教授,通常有一位出席的会议就极具影响力,不但三人同行而且还有其他著名学者参加可谓星光灿烂。会期为11月17-20日4天,笔者全程听会交流。大会的主题虽然单一但属于大气科学学科的核心部分,研究对象涉及很广,水平空间尺度从天气尺度的几公里到行星尺度的几千公里,时间尺度从几天的现象到年代际以至于千年尺度的现象。开展研究的视角也是多种多样的。

享有遥相关之父美誉的Wallace教授为会议做第一个精彩发言,他首先回顾了遥相关研究全过程,提出争议焦点在于大气遥相关的发生是外力还是自身的振荡产生起主要作用。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疑问:(1)遥相关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什么定义对遥相关最适合?(3)地球上存在多少遥相关类型?(4)我们是否应该对所有遥相关类型都予以同样重视?并一一对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他指出遥相关的研究依然是大气动力学研究的前沿之前沿。

接下来英国Reading大学Hoskins教授作了演讲,他和Wallace教授在该研究领域齐名,曾从另一个侧面就Wallace发现的部分遥相关类型创建了遥相关波动理论,是著名的大圆理论的创始人。Hoskins教授简略阐述了波动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拓展的大圆理论以及波导概念,还对夏季遥相关类型进行了讨论。他指出欧亚大陆沿西风急流传播的天气尺度罗斯贝波列的相互关联性。由于笔者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在会间与Hoskins教授就笔者对夏季类型波源较强时罗斯贝波传播路径冲出波导束缚的观念,以及波列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收益颇大。Hoskins教授谦逊、和蔼待人的态度令我感慨十分。

第三个发表演说的是NOAA和PRINCETON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Held教授,笔者阅读他的论文大多是关于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改变方面的论文,他曾结合PNA遥相关类型利用各种耦合模式对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线性、非线性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经典结论。通过他的演讲了解到,Held教授在遥相关的纯理论方面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的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要遥相关类型例如PNA类型的发展和变化方面方程推演,他研究了纬向非对称基本流中的正压不稳定产生的扰动所产生的线性变化,这项研究虽然比较抽象但对将来遥相关类型的形成和演变不仅具有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还有更深远应用方面的意义。

为期四天的会程中,还听到了许多对遥相关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例如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Y. Kushnir教授对NAO关于遥相关类型对北半球的影响,来自夏威夷大学的F. F. Jin教授(别人代言)的ENSO预报尝试以及来自挪威卑尔根J. Wettsten的北半球风暴轴变率和遥相关的关系等等。一些年轻的科学家也展示了其创新成果,如夏威夷大学的J.-S. Kug博士所主张的天气尺度涡旋和低频振荡发生相互作用时应该遵守左手法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是,学术氛围热烈,与会者的热情都很高涨,无论是质疑发言者,还是专题讨论总是有许多人要求发言,都是同领域或者非常相近领域的同行所以沟通起来没有多少障碍,广泛的会上会下的交流使人感觉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这也是大会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大会最后一天20日下午4:00大会进入最终讨论阶段,参加人员依旧不减,大会结束之际会议达到高潮发言更加踊跃,直到主持人宣布散会大家才一一惜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0774-257176.html

上一篇:我之科学研究观
下一篇:青藏高原变暖影响东亚夏季风环流
收藏 IP: .*| 热度|

1 盖鑫磊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