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钱钟书笔下的“笨驴”与“真正知识分子”的追求 精选

已有 5851 次阅读 2008-11-30 16:09 |个人分类:科学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钱钟书先生在其名著《围城》一书中有一段描写知识分子心态的精彩故事,今日读来,仍有其现实意义。“西方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掛在驴子的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便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程。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1就允许鸿渐2到下学年升他为教授。。。。。”这段极具讽刺意味的描述,既道出了为“功利”而奋斗的知识分子心态,又道出了“上司”驾驭下属的良苦用心。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为求得功名,奋斗一生半世,有的却常常“怀才不遇”或“名落孙山”,造成各种悲剧者大有人在。古代人自不必说了。然而到如今,即从钱钟书先生的这段名言以来,也已半个多世纪了。尽管岁月沧桑,不料一切仍旧如此。君不见许多“ 笨驴”正在一步步迈着重压下的脚步,为了能早日吃到那串可能属于他们的“胡萝卜”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嘛。为了获得某个职称、职务、奖项、项目或各种名目繁多的头衔、荣誉、奖励,等等,他们曾经或正在为此而认真刻苦,不泛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或著书立说,或为上级首长尽全力效劳,似乎颇有事业心。这些走“正道”的“笨驴”,总算还说得过去。相比于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笨驴”所采用的凭关系上爬、凭马屁功劳、凭进财送宝等邪门歪道,实在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然而,所憾的是,一旦“胡萝卜”到嘴,“笨驴”便索然无味,于是嘴不那么谗了,脚步也放慢了。甚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再也写不出或再无什么创作了。其实,以上所述,都非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充其量不过是钱钟书先生笔下的“那个”。笔者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或学者,并不以其功名利禄为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例如,中外出现过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如居里夫妇,爱因斯坦、伽里略,祖沖之,等等,这些众所周知的科学大家,哪一位是为预先设定的“功名而奋斗的?其实他们非但没有任何“功名追求,更不知道后人会如此崇敬他们。完全是出于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科学真理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对照现实,人们不难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许多传媒和网友都想找一找或问一问,为什么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中国如此重视科技,却缺少突破性的重大发现?也许本文提供的这种“功利性”的哲理模型是一个关键原因。

 

 注:1)书中人物之一.2)书中主角.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00-49112.html

上一篇:科学家切忌:不要"危言耸听或信口开河"
下一篇:横断科学的典范----协同学理论及其应用讲座(4)
收藏 IP: .*| 热度|

3 刘进平 毛克彪 袁贤讯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