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2009

博文

Greenaccord 2009年国际环境论坛追记(之二)

已有 3490 次阅读 2009-12-2 12:49 |个人分类:逝者如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气候变化, 环境, 哥本哈根, Greenaccord, WWF

 
 
绿色记录2009年国际环境论坛追记(之二)
 
意大利,维特堡(Viterbo),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第二天
 
田松
 
       意大利人的时间表需要客人有强大的体力。现在其实是27日早晨5点49分,从梦里醒来,追记昨天的事情。昨天晚上7点30分,大巴把我们拉到一个庄园,晚宴。晚宴之丰盛自不用说,关键是时长,一直到夜里零点,还不见有停歇的迹象。绿色记录的组织者怎么看,都要年过半百;参会者虽然有年轻人,大多数人怎么看也要算中年男女。不过这些人却唱着,跳着,兴致高昂。南美的热情和南欧的热情交织在一起,便在螺蛳客里做了大道场,在餐桌间只一人宽的羊肠小道上炮火车!回到房间,已经是后半夜的1点30分了。
(在餐馆里炮火车的快乐人群)


第二天的议程在9点10分正式开始,主持人是,Raniero De Filippis, 程序册上写的身份是:Director of the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 Regione Lazio我觉得应该是Regione Lazio这个地方的环保部主任。
 
第四个大会报告的报告人美国加州大学 Santa Barbar校区的人类学教授Brian Fagen,一位老先生,他的题目是:气候变化,历史的教训。(Climate, the lesson of History)。老先生本来是学考古出身,讲演很煽情,PPT的画面把煽情配合得非常好。他给了很多中世纪的案例,欧洲的农民,维京海盗,加州两次长达200年和130年的干旱,中美洲的玛雅,中国的北方,还有印度,等等。他试图说明,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干旱不是罕见的事情。那么,我们能够从以往的干旱中学到什么?他说,他对玛雅文明非常感兴趣,玛雅的统治者默认了他们就将在干旱中生活,所以修了很多灌溉渠,但是玛雅文明还是崩溃了。而崩溃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干旱。
 
(右边的就是这位教授)

教授的表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提问踊跃。
 
巴基斯坦的乌玛、汪永晨、美国作家克里斯婷、夏威夷来的Amor,前一天做过报告的Erik,一位埃菲社记者,还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的记者都纷纷提问。问题大致差不多,教授在回答中指出:我们的行为方式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也必须改变。如果我们只是不断地向地下打水,这将是致命的。古人用水,都遵循水的原则,那个原则是,水往低处流。而现代人则不断地改变水的方向。他说,人们很难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埃菲社记者在提问中说到了生活方式的问题,教授在回答中对工业文明进行了评论,他说工业文明是建立在石油上的,而石油已经变得愈发昂贵了。
 
汪永晨在提问中说:你提到了中国,不过你提到的历史的中国,你是否了解中国得现状,她提到了三峡,说到了长江,说到了中国的冰川退化,也说到了怒江。问教授对大坝怎么看,大坝是否是清洁的。
 
Fagan教授在回答中说,大坝有严重的环境后果,他举了埃及的例子。不过,关于中国,他说汪永晨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文化因素,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很多人的提问说到了教育问题,怎么样改变人的观念。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提问者那里,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是需要得到一个确证。教授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再一次强调:水是珍贵的!
 
第五个大会报告的报告人是Antonio Navarra, 意大利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的主任(Director of the Euro-Mediterranean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Italy),报告的题目是: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化的证据(The evidence of the change under way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这个报告有非常多的科学细节,一开始就用PPT展示了地球-太阳的能量交换关系,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部分。我在论证全球升温是(广义)垃圾问题的一个结果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不过,汪永晨催我写昨天的综述,所以错过了他的报告的大部分。他虽然是意大利人,说的确是英语,让我怀疑,他是否就是议程上的报告人。
 
(这个看起来很科学的意大利教授,从亚里士多德讲起。)

12:00,上午的最后一个报告,也是第六场大会报告,主讲人是Joellen L.Russell, 美国亚立桑娜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of Geosciences at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这是一位体型硕大的女士,有着东方人的肤色,她的题目是:南极冰川的融化(Glaciers melting in Antarctica)。
 
这同样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报告,她用大量的数据、图表,来向大家展示,南极一带以及整个地球都发生了那些整体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有多大的可能是人类导致的。她说:85%的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大气。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大洋内部的水系循环出现了问题。她还展示了一个臭氧层空洞的模拟图,大屏幕上,地球上空包裹着大气,像一个旋转着的棉花糖。空洞随着时间伸缩着,但是始终存在。她说,虽然CFC的释放已经在减少,但是臭氧层的空洞仍然在增大。
 
(亚立桑娜的女教授,PPT上是臭氧空洞吗?)

她对自己做的一个全球升温的预期模型非常得意,这个模型可以非常形象地把
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未来的气温变化展示出来。把鼠标伸向任何一个地区,那个区域就可以放大,代表不同温度的各色彩线,彩带旋转着,颜色不断变化,红的领地越来越大,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她的报告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掌声,也引起了激烈的提问。
 
(这就是她自己特别得意的全球气温变化的预期模型,是动态的)

有人在提问中说道戈尔的影片,对那个影片中的科学性提出了怀疑。她在回答中说:我非常喜欢戈尔的影片,这不是科学,是艺术,但这是一个交流的方式。我总是让我的学生看这部电影。我们需要利用所有的媒介,让人们知道。
 
在回答问题时,她也说道,关于当下的很多数据不大容易收集,有的地方政府不希望他们看到这些数据。对此,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她很自豪地说,她有1100个学生在教室里坐着!

(她在介绍一位丹麦的思想先驱)
 
有人提问,说有人相信气候变化,但是也有人不相信,这是为什么,你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回答她似乎有点儿跑题,她大致时说,这是一些不懂科学的记者闹得。这些记者总是找一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没有PhD,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背景,但是记者把他们的话发表出去。
 
她对记者的指责引起了来自台湾的邱育慈的不快,她在提问中表示了质疑,强调科学家也需要和记者交流。她在回答中,给自己刚刚说的话打了补丁。
 
有人问政府的问题,她说:所有的政府都行动得不快,所有的政府都行动得不够快!
 
(教授们在午餐)
午餐的时候,我专门找她聊了一会儿。因为她在亚立桑娜,我很关心亚立桑娜的生物圈2号,她说:生物圈2号现在还在运行,是科学研究,不是科普。因为有了私人投资。研究者就在她亚立桑娜大学,她有同事到里面研究,但是她没有。
 
中午睡了一觉,闹钟定在2:50,一直沉睡下去,直到被敲门叫醒,看表是22:15,这才明白过来,上闹钟的时候,忘了算时差。
 
罗马时间15:22,我又坐进了报告厅。主持人是Michele Candotti, 意大利WWF的总书记。现在说话的应该是 Clair Carlton, 气候见证项目澳大利亚地区的主管(Manager Climate Witness Programme, Australia),她在介绍“WWF国际”组织的“气候见证”(Climate Witness)。下午的报告大多与此有关。
 
WWF组织了一个全球性的“气候见证”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些愿意作为见证人的志愿者,讲述气候变化对其生活的影响和冲击。WWF在宣传页上声称,每一位见证人的故事都由“气候见证科学委员会”的科学家利用自己的时间做过独立的科学评估。这些见证都以照片、录像和文字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You Tube, Twitter, Flicker,已经博客。
 
然后,就是一个一个不同身份的见证者。第一位是Diego Redini,一位意大利农民,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他的题目是:牛奶产量的降低(The de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milk)。他说由于气温升高,不利于牛群生活,夏天的奶产量比冬天已经减少了30%。小伙子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在报告中还说到了水位的降低。小伙子讲完之后,接受了几个提问就匆匆离开,他说明天一早还有一个会——他在赶场。
 
16:00,第二位见证者上台,乌干达农民Mbiwo Constantine Kusebahasa,他的题目是:冰川融化和农业危机(Glaciers melting and agricultural crisis)他看起来更像是农民。英语说得很不流畅,很质朴。
 
(乌干达农民)
农民的智慧表现在后面。在一群提问之后,台上一位WWF的成员问他:如果有哪个国家愿意给你们投资,你觉得是否能够有用,怎么样用比较好?
 
他说:钱会让人疯狂( the money make people mad)。他大致是说,直接投钱,不会落到农民手中,如果真想帮忙,就做点儿具体的事情。投给政府,是浪费。
 
(钱会让人疯狂)
茶歇的时候,我隆重地表扬了他,说他讲得好,他很高兴,跟我热情拥抱。然后跟我诉苦:我们那儿很穷,太穷了!
 
我问他,气候变化,还有政府,哪个因素对你们的生活影响得更大?
 
他好像没有听懂,接着说:太穷了。
 

(Greenaccord的秘书们。左边是特丽萨,右边是尼可莱塔。中间的是志愿者,某位领导的女儿)

(同声传译)


        茶歇之后,17:00, 是这一天的最后一位见证人,Alton Byers,一位美国的大山地理学家(Mountain Geographer),他的题目是:冰川的消退(The retreat of mountain glaciers)。他的报告也很好看,他的PPT展示了大量的对比照片,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一望而知,在这些地方,冰川在消失,冰川在退化。
 
我问了我一直想知道的老问题:我们有水循环的概念,河流入海,海水蒸发,变成云,云来到内陆,变成雨雪,降到地面,成为河流,也有一部分成为冰川。我想知道,这个循环需要多长时间?一年?十年?一千年?还是更长?
 
很遗憾,他也不知道。不过他说,有70%的新鲜水,来自冰川。
 
事实上,我想用这个问题说明,在我们人类有限的文明期间,水并不是循环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冰川的寿命,就是人类的文明寿命的极限。
 
这一天最后一个报告是来自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汪永晨。汪永晨展示了大量的图片,中国长江中上游冰川的退化,大河源头水量的减少,严重的干旱,已经怒江的四季。照片同样触目惊心,引人瞩目。汪永晨强调,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来自污染,同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结果。
 
(汪永晨在报告)
汪永晨的讲演也激起很多问题,俄罗斯的犹里问,为什么你没有说到中国的北方,哪儿与俄罗斯接壤,与我们的关系更密切。
 
汪永晨的演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一天的紧张论坛日程结束,下面就是晚宴。盛大的晚宴。


(美丽的姑娘特丽萨)
 
2009年11月27日 晨 追记
 
下面的图片,就不解释了。 这篇追记在江河信息网站上的链接在此:http://www.nujiang.ngo.cn/Dynamics/20095e74/20095e7476708/53414e0067084e8c53414e0365e57eff5bb656ed6c5f6cb34fe1606f/view
其中还有汪永晨对会议的记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667-275538.html

上一篇:Greenaccord 2009年国际环境论坛追记(之一)
下一篇:Greenaccord 2009年国际环境论坛追记(之三)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