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xity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b00011127

博文

旧了的散文3

已有 24195 次阅读 2008-6-12 16:4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3.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在夏后,由繁盛转为寂寥,常引发文人感怀身世,顾影自怜,又或以秋喻世事浑浊,人生苦短。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描写秋之萧杀之气“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讲得是欲变革世态而不能的悲怀;丰子恺观春花秋谢,悟出“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进而引夏目漱石的话“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在进而讲因知秋而知死——是借着秋讲人生了。秋天感伤落寞的味道,却也特为很多敏感的文人所喜,例如林语堂在《秋天的况味》中讲自己爱秋林古气的磅礴,以至爱一切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务。写秋的文章汗牛冲栋,上面这些都是佳作中的佳作,但仍然有不足,盖作者全然在写世态写人生写自己,纵然铺陈秋意,也只是用最最粗犷的笔调三两下勾勒出秋的轮廓——名为写秋,实际上秋在其中仅仅是一个配角,仅仅是借以表达千百年中国文化沉淀在“秋”字上的味道。那么,秋的细腻之处在哪里呢?需到《故都的秋》中去寻找。我且引一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幼时便读过郁达夫的全集,那时候于无声落蕊扫帚丝纹的意境是完全无法理解的。现在,那些曾经美好却已逝去的感情,便如这落蕊一般,在心底里最深的地方,铺出一块柔软的空间。最是那夏尽秋起,夜深难寐之时,那“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那“细腻的丝纹”,如何能排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75-28798.html

上一篇:Google在偷看我们的信件吗?
下一篇:旧了的散文4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