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聊阁:读书人张少雄博聊之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xzhang

博文

多积劝生功德

已有 4000 次阅读 2009-10-28 14:51 |个人分类:世事閒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陶行知, 好生, 劝生

 

张少雄

   

最近若干天,上网阅读博文时,总是想起燕子矶劝生碑,总是想说一句话:世间有一种碑叫作劝生碑。

 

燕子矶曾经是投江好去处,不少人在这里成功自杀:高崖之上,纵身一跳,顷刻之间,便把生命投给江水,把肩上事抛给他人。

肩上事是家事。为人子、为人女者,当尽心尽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让父母安享天年;为人夫、为人妻者,当尽心尽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人父、为人母者,当尽心尽力养育子女,让子女远离“北枝霜露滋”,饱享“南枝日照暖”,在温暖中健康成长。

肩上事是国事。为国人者,当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尽心尽力促进国家强盛与和谐。

国事连着家事,家事连着国事。国运决定家运,水涨船高,国强盛则家旺兴,国和谐则家多福。家运影响国运,众人拾柴火焰高,家家旺兴则国强盛,家家多福则国和谐。

 

无论是谁,有肩上事在,生命就不止属于自己,而属于家,属于国。

无论是谁,为己,为家,为国,都不能贱视自己的生命,不能因得失荣辱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尽心尽力做好肩上事的前提;爱惜自己的生命,守护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义务,是一种美德。

 

杀身成仁,成仁杀身。自杀,只有为成就仁,才是忠孝、仁义之举;而这样的举动,只见于、也只需见于保国保家和救苦救难的特殊场合。

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杀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怯懦自卑、冷血自私之举;而自杀者,有些本来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怯懦自卑、冷血自私之徒,有些因一念之差沉沦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怯懦自卑、冷血自私之辈。

 

上世纪二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在燕子矶办学,得知燕子矶是投江自杀高发地与高成功地之后,便着手做两件不大但意义深远的事。一是提醒人们为肩上事珍惜生命、守护生命,他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年富力强,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可轻死。”一是手书“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让人刻成石碑,立于燕子矶,阻止人投江自杀,这便是有名的“劝生碑”。

此后,不少人欲投江自杀者,走上燕子矶高崖,看到劝生碑,却步三思,悬崖回头,回归于家,回归于国,成为于家与于国有用之人。

 

 (陶行知劝生碑。照片取自网络,未署拍摄者姓名。)

 

陶行知先生为那些死者做过什么事,似乎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记载与传播;而他为生者做的这两件不大但意义深远的事,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玄机:面对自杀事件,过分地关注已死者,过度地议论已死者,不理性地同情已死者,不理智地声援已死者,无理据地寻找与渲染已死者所处外部环境并将自杀归因于所谓恶劣环境,可能都隐含着对自杀举动的认同,也可能都隐含着某种劝死取向、即暗示相同处境者做出相同的选择。劝死,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是不道德的;好生者应当警惕,勿忘言德与文德。君子应自强不息,朝夕“惕若”,更应他强不息,朝夕“惕若”。陶行知先生劝生,这种做法是警惕的;记载陶行知先生劝生做法的人也是警惕的。

劝生提醒,刻于石板、立于自杀高发地,是有形劝生碑;出于口、入于耳,或形诸文、发布于媒体,是无形劝生碑。陶行知先生所立,既有有形劝生碑,也有无形劝生碑。 

 

世间有一种碑,叫作劝生碑。人有好生心,当立劝生碑,多积劝生功功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7182-265647.html

上一篇:要有学问,还要有思想
下一篇:奴才的苦与苦的奴才
收藏 IP: .*| 热度|

7 王进 郭战胜 鲍博 陈绥阳 杨秀海 彭春艳 齐霁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