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石应康坠楼之殇 精选

已有 44082 次阅读 2016-5-16 15:47 |个人分类:疾病控制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医院, 完美医疗, 医改, 石应康

原华西医院的功勋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石应康教授于5月11日下午去世。坊间传闻,石院长心灰意冷,从二十楼纵身一跃!石院长之死,震动全国医疗界,悲痛、惋惜、悼念!作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一员,闻此噩耗,我亦潸然。悲痛之余,我欲冒着可能得罪许多人的后果,决定就石院长之死,吐一吐憋在心底已久的真话。

我先要做点申明。我与石院长素未谋面,他永远不知我是何许人也,我也只是因他离去而知其生平一二,故而我之所言,既无个人恩怨,也并非真的为石院长作纪念文章,而是借石院长之例,剖析中国近二十年来以万计的公立医院院长们的丰功伟绩和沉重罪孽。我是怀着对石院长们的深深敬意,却如此刻薄,唯一的期望是:利于中国医疗改革,不要再有石应康之死!

石院长在华西医院担任院长之职,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二十来年。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发展,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普遍改善,中国医院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压力和机遇。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逐渐增大,而医院的规模较小、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医院发展改善的愿望十分迫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仍然紧张,政府领导的主要任务还在发展当地经济,医院这样的民生问题尚不能得到普遍的惠泽。在这种背景之下,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包括石应康院长,作为医务人员的杰出代表,同时也代表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获得了充分而广泛的授权,开始了一轮又一轮轰轰烈烈地中国公立医院发展建设,并形成攀比之风!

囿于任期限制,医院在短期内能得到大幅提升的最好办法是扩大规模、改善硬件。医院扩建后,很快形成了十分“红火”的发展势头;新任院长,也深得扩建利好的诱导,继承前任的丰功伟绩,继续推动新的扩建。二十年来,公立医院院长们几乎无不采取此项手段,现实情况也是:凡是医院规模得到扩大的医院,大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那些没有跟上扩大规模步伐的医院显得生存堪忧。更为糟糕的是,普遍的医院扩建,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恶果。

恶果之一是优秀医生逃离基层医院。由于医院扩建后需要大量人才,但医生的培养是十分漫长的过程(此处不赘述),而中国本来优秀医生缺乏,结果导致优秀的乡镇、县城医生往地市、省城流动,经济落后地区的优秀医生向经济较好地区流动,造成基层优秀医生流失严重。

恶果之二是基层医院能力恶化。由于医院扩建,床位数量大幅增多,如何在短期内填满这些一夜之间增加出来的病床?我们知道,那些“发展”更好的院长们,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上可影响国家卫生部、下可在当地一呼百应,于是他们利用这种力量,弄出了许多限制基层医院(包括乡镇医院、小型的专科化医院)收治患者的政策来,如手术分级、某些诊疗资格特许,这些政策,不仅加快了基层优秀医生的逃离,也断了基层医生提高能力的平台和积极性。在那些扩建得越来越高大上的医院迅速发展的同时,基层医院的能力渐渐的彻底恶化了。今天,国家重提分级诊疗,但基层医院能力恶化的坑,如何填平?

恶果之三是过度医疗日趋严重。医院扩建需要大量资金,政府财政投入又十分有限。一旦医院扩建完成,债务压力徒增,如何还款成了院长们的重要工作。然而,医院规模扩大,收入成倍增长,由于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远未跟进,医院利润率没有得到足够的提升,院长们只能通过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经营利润,而患者收治有限,唯有提高诊疗费用(注意:不是收费标准),出路只有一条:过度医疗!

恶果之四是资源浪费触目惊心。医院扩建越演越烈,诸种问题迎面而来,在医院内部:效率低下、争权夺利(石院长是否体会很深啊?!)……医院外部:资源配资倾向明显,失衡已成必然,特别是对基层医疗力量的冲击。

医院扩建的顺利完成,医院扩建的恶果渐渐生成,这些恶果尚且不易让人与医院扩建联系起来,甚至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欢呼:看,中国医院多好!上述几点,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我也知道,必定有许多人不理解我的观点,甚至反对我的观点,认为扩建归扩建,恶果与此何干的也会大有人在。不妨,下面再介绍几项公立医院院长们的中国式医院管理成果。

第一项是规模即水平。也是基于这个“真理”,院长们把大量精力、资源用于医院扩建。在今天的中国医疗界,规模即水平,也早已成了真理。不是吗?在许多朋友纪念石院长时,华西医院的规模成长,即是他的丰功伟绩之一!当然,一定的规模是需要的,问题是:什么规模才是最好效率?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规模即水平,如何成真理啊?朋友们,放眼看看中国以外吧。

第二项是成本控制缺失。公立医院院长们也在不停地大谈成本控制,但实际成效寥寥。有人对华西医院“收集生活洗手后的中水再利用”惊叹不已,以为这是极好的成本控制。这当然不错。殊不知,医院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核心在药品,药品成本是医院费用中最大的成本,由于政策设置对采购的干预,医院控制药品成本的关键在于:医疗总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药占比控制。当前,OECD四十多国家的药占比控制在20%以内;根据研究,国内医疗收费价格体系也完全可以让药占比在20%以内;去年5月国家下文要求2017年药占比低于30%。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药占比普遍在40%左右,这个数字也是可能基于过度检查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后才有的。只要中国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就谈不上及格。成本控制缺失,也与医疗诊疗失范、过度医疗直接相关,是威胁到人群未来健康的灾害性隐患。

第三项是是非观念不牢固。二十年来,在医疗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奇葩问题,比如医疗与消费对等起来、医疗中举证倒置、患者选择医生、某系医疗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医院采购的招投标制度等,这些制度设置、生存之道,导致了相应严重的后果。医疗与消费对等,意图实现医生与患者信息对称这样的伟大梦想,这种信息对称要么是医生的水平低下与患者一致,要么患者们也经过专业培训达到医生水平。举证倒置至少是给过度医疗一个及其充分的借口。在医疗资源尚且稀缺的今天,患者选择医生,无异于为医患紧张雪上加霜,北京的医疗黄牛能说与此无关?某系医疗的现象,公立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监管的缺失也是其肥沃的土壤,公立医院院长们难道不晓得实情?医院领域的招投标制度小则增加采购成本、影响了经营效率,大则滋生了新的腐败、抑制了市场配置力量。上述所举这些,尽管有些并公立医院院长们的职责范畴,他们原本可以抵抗、可以正确对策、可以修正的,但他们已经缺失甚至没有是非观念了,直至不能坚守疾病规律、医疗规律,带领或逼迫中国医生沦落!

第四项是以药养医。政策研究者们总结出中国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象来,实在是十分恰当的。二十年来,公立医院院长们需要用药品差价来消化过度建设发展的资金负担,因为不能给予医生们足够的阳光收入,只好默许药品回扣之类的泛滥。以药养医,实质上是公立医院院长们管理无能的铁证!

第五项是漠视医生的尊严。当医护人员的人生安全被侵犯时,公立医院院长们基本选择了沉默。而当医生不得不以灰色收入以养家糊口的时候,中国医生的尊严已经被践踏!医生的人身安全面临威胁,医生的尊严已经被侵蚀,那是公立医院院长们的最大管理败笔,也可能导致系统性灾难。

上述五个方面的弊端足以概括中国医院管理的丑陋,当人们在悼念石应康教授的时候,赞誉连篇,除了少数几声医疗本身以外的顾虑,却几乎没有对医院管理负面的剖析,这也许是比上述五个方面更为可怕的地方!公立医院院长们作为中国医疗卫生界有着“丰功伟绩”的精英,吸引了无数眼球,他们的一举一动,即引起了高度关注和热烈追捧!他们的点滴“成功”似乎都是经典之作。然而在“经典”背后,大家是否可以有所反思?

扩建的恶果、丑陋的管理还不是公立医院院长们的最大败笔。由于盲目扩建要钱、要政策,管理中存在的内在问题,导致也需要要钱、要政策、要掩盖缺陷,公立医院院长们最后丢失了话语权、丢失了舆论阵地!公立医院院长们作为医疗卫生界的杰出代表,理应站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舆论至高点上,为了一笔资金、为了一项课题、为了一个举报……公立医院院长们只好一次次求人、拜官、息事……石院长最后的悲剧,不过是一个极端例子而已。石院长可以纵身一跃,一了百了,但医疗界精英丢失舆论阵地的后遗症,如何一了百了?

医疗界精英是医疗改革的先锋,石院长何其不是!但舆论阵地丢失,医疗改革者们的手脚已经被严重束缚!看看真正的医疗改革谁在推动:政治明星仇和书记、医改方案起草人卫生经济学家李玲教授、三明药改的詹积富、推动安徽医改的省长大人、神木医改的书记……我当然不是认为非医疗精英不可探索医改,也并非认为非医疗精英的医改就没有价值或不能取得丰功伟绩,而是真正了解医疗卫生、拥有绝对地利人和的公立医院院长们,你们的手脚是否已被束缚?我更加担心的是,最了解医疗卫生的精英们的手脚被束缚情况下,官员们、大学教授们的医改探索,会不会在认识上即存在缺陷???

政府部门对医疗体系的监管,需要广大医疗战线的医务人员参与,当公立医院院长们丢失舆论阵地后,医疗界还能有几分热情和底气?而没有了医疗界的积极参与,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监管,还能有多少作为?假药、欺骗医疗、过度医疗……焉有不盛行之理!

医疗卫生问题的复杂已经众所周知,当公立医院院长们的话语权丢失后,民众如何辨别真伪?决策的依据从何而来?各种声音已经鱼龙混杂,中国医疗改革恐怕还要折腾几番!

去年,我听到一个十分悲催的消息,河南某市48位骨科专家被判刑,数十年积累的骨科专业水平一夜之间几近崩溃!也许,这正是制度性腐败的悲剧案例。这与公立医院院长们的丰功伟绩,难道没有关系?在我看来,正是公立医院院长们二十来年的努力,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医疗卫生界的制度性腐败这个并发症。我斗胆断言,此弊不除,中国医生的尊严无法捡回,中国医改难有突破!

我曾经以为,今天的中国医疗,恰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很希望,有一天,我的同行们和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没有药品回扣、过度医疗、欺骗医疗……我们全体在关注管理提高、技术规范、认真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大医院空出了不少床位。我相信这一天会到来,公立医院院长们已经做了太多的努力,他们的成败得失必将成为后来者的宝贵财富,因为石院长之死必然引起医疗界的更加深入的反思。

行文至此,我已疲惫不堪。面对现实,我心滴血!我仅是中国医生的普通一员,我无力地呐喊只能到此为止。留一丝力气,向石院长表达由衷的敬意吧!您一路走好!也向所有公立医院院长表达敬意!你们已经为中国医疗尽力了,你们无愧于精英称号!

2016516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6242-977609.html

上一篇:祝福我的导师
下一篇:笔墨怡情
收藏 IP: 121.238.253.*| 热度|

75 尤明庆 武夷山 陈楷翰 范运年 蔡宁 李璐 陈智文 蒋力 汤伯杞 赵凤光 李斌 陈新 陈齐风 杨正瓴 王桂颖 王号 李岩 蔡小宁 韩玉芬 汪晓军 刘玉胜 付伟 李毅伟 喻海良 谢蜀生 付小军 范会勇 陆绮 蒋永华 王华民 马志超 陈永金 王毅翔 张骥 史晓雷 张波 钱程 万润兰 吕宏卿 江克柱 饶东海 陈佐龙 李伟 王超 孟庆勋 曾泳春 吴鹏飞 闫钟峰 彭辉 牛丕业 李大斌 秦健勇 周春雷 闫永义 张晓良 李土荣 陈南晖 王春艳 辛浩 anran123 zjzhaokeqin biofans lingling101 aliala xlianggg shenlu jinchengfeiwu htli icgwang peosim hhttcs decipherer sea8sun1189 baichuanduhai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