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乱炖

已有 3607 次阅读 2007-8-3 15:20 |个人分类:闲聊

  • 牛博网欢迎的优秀博客的标准:

     

    1 .首先要会自己写字,不能像李宇春。

    2 .要言之有物,不能像徐静蕾。

    3 .不能剽窃,万一不小心剽窃了,要懂得道歉,不能像郭敬明。(要是多次剽窃,道歉也不行。)

    4 .可以是有钱人,但不能像潘石屹那么讨厌。

    5 .可以幽默,但不要滑稽,可以搞笑,但不要可笑,可以假装热爱人民群众,但不要同时说什么“几十亿愚众”,简单地说,不能像孔庆东。

    6 .长得难看也没关系,做人也不必厚道,但要地道。比如说,不要在前夫正倒霉的时候落井下石,最好不要像洪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章一定要写得牛。

    看来不喜欢新浪博客的人不少。

    前段时间买了一本孔庆东的《千夫所指》,看完之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那些俊男美女自己喜欢YY自己外,居然还有长得丑的自我感觉也好得惊动八方。 我觉得孔同学以后走路要绕开未名湖,弄不好哪天在湖水中看到自己,像那喀索斯一样憔悴至死,从此未名湖中多了一朵美丽的水仙花。

    牛博网

  • 我讨厌的一些词

    学一下王朔,列一些我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但不喜欢的词。这些词单独作为词本身并不引起我讨厌,但经常在一些文章中出现就有些让人反感了-这里的人是我自己,不代表大家。

    新锐,热点,精英,草根,十大,七宗罪,解构,颠覆,消解,解读,拷问,固守,守望,坊间,国人,文本,缺失,呼唤,心灵,国学,反思,普世,阳光,极地,红学家,公主,王子,恶俗,脑白金,超白金,双刃剑,共和国,启示录,本文的眼(词组),人文关怀,出离愤怒,娱乐至死,蝴蝶效应,青年才俊,普遍联系,始作俑者,拿什么拯救你,什么什么向左什么什么向右。

    随时更新中。

    注:据王小波考证,共和国和启示录一样,是苏晓康的发明,他将这样的文体称为晓康体,他说共和国就是政府的意思,启示录就是启示的意思,都属误用。晓康体写多了,人会退化成文盲的。

    我们读文章看电视时经常遇到共和国这个词,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它到底指的是政府,还是一群人形成的国家,还是某个时代。

  • 时髦和A货

    陈辉同学在跟帖中提到外来语的重要性,我一点也不反对外来语不时补充汉语是汉语活力的一种表现。谢谢他将这事提出来,我就多聊几句。

    我前面表示我讨厌经常用到的一些词,包括“解构”,原因是这些词被一些人不分场合地滥用了,而且是作为时髦来滥用的。

    所谓解构,英语deconstruction,就是将一件事拆成零件,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分析。这些零件指的是假设,词和词之间的联系。在后现代主义中,解构一词常出现在哲学、文学和语言学中。例如,Encyclopedia 是这样解释deconstruction的

    Deconstruction, in linguistics, philosophy,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exposure and undermining of the metaphysical assumptions involved in systematic attempts to ground knowledge, especially in academic disciplines such as 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 The term “deconstruction” was coined by French philosopher Jacques Derrida in the 1960s. In general, deconstruction is a philosophy of meaning, which deals with the ways that meaning is constructed by writers, texts, and readers.

    可是解构这个词在中国人这儿被空前地滥用。比如说,我若干天前看到一篇讨论杜尚的作品《带胡子的蒙娜丽莎》的博文中这么说:

    “1919年,杜尚在巴黎买回(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幽默地用铅笔在那个美人儿的脸上画了两撇小胡子和一撮山羊胡,瞬间就通过《带胡子的蒙娜丽莎》将这张名画解构了。”

    这明显是滥用解构一词。好在这样的滥用还算好的,我将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叫做时髦的A货。

    那么,A货是什么呢?在古董和首饰收藏家那里,A货指的是假货。在时尚界,A货指的是高级仿真品。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街头上常看到女人拿着名牌手袋,特别是LV的,绝大多数是假货,甚至A货的都少,因为A货摹仿的很像,质量不错,价格也要好几百。

    有些词现在被滥用得像满大街的假冒名牌,连A货都算不上。现在,谁还有兴趣去买真的LV?因为怕别人以为那也是假的,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一次我在桃园机场看到一位时髦的中年女性,一手挎着LV手袋,一手拉着LV旅行箱,我心想,这是哪位富婆啊?我这人对富人有好奇心,有意靠近她,后来我听到她说话,一口北京腔,才恍然大悟。

    同样,我想大多数人现在不知道解构和辩证法的原来含义了。

    我老婆跟我说,现在中国人去欧洲旅行开始不敢带假冒名牌了,因为抓住就被罚款。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罚那些滥用时髦词汇的人,就像Tony Zee提议谁发明一个新的暴涨模型就得交1千美元那样。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47-5401.html

    上一篇:一个美丽的童话
    下一篇:所谓独立博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