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旧帖重温(1):三言两语说威顿

已有 3340 次阅读 2007-8-3 13:43 |个人分类:理论物理

学生们终于都走了,好像已经没有压力,正好闲下来看看早就该看的,如《断背山》等电影。《无极》的确是无聊之极,《艺妓回忆录》看起来不错。还有,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也该看了,书店里卖得这么火。(最近还真将刘心武的第一本红楼梦探秘读完了)

写帖子得劲头不大,找点老帖子贴上吧,也谨防时间长了丢了。

三言两语说威顿

威顿是我对Edward Witten一名的翻译。威顿去年已经过了50岁了,但他在物理领域还是很活跃,创造力也没有明显地下降。他在物理这个学科的名气大概不比任何一个在世的研究科学的在他/她自己的学科中的名气小。也许,并不是太夸张地说,他是有着最大名气的一位。数年前,正是在所谓的超弦第二次革命中,US News 象往常一样在年底出了一期介绍美国各大学在本科和研究院上面的排名,在那一期最后介绍了美国的五名最活跃的学者。我记得其中有刚刚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Andrew Wiles、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语言学家Noam Chomsky 。威顿是第一位被介绍的,而Andrew Wiles是第二位被介绍的,可见威顿在美国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同样,两年前,美国的新闻周刊在世界末总结的一期中介绍世纪的重要人物,爱因斯坦被评为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是二十世纪的第一骑士。在另一期的新闻周刊中,也评出了美国的还活着的5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威顿也是榜上有名,和麦当娜紧挨着。

这么一个人,在美国公众中应当很有名了,对不起,美国虽说是科学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了,一般百姓对科学没有那么大兴趣。对很多人来说,科学有点象研究不明飞行物那样的专业,离神秘主义差不了多少。在美国,出名的科学家是很会搞公关的,如霍金以及卡尔-塞根(当然霍金是英国人)。威顿恰恰相反,生性内向,性格和他的身材以及硕大的脑袋很不一致。

这里不是总结威顿成就的地方,我们主要围绕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就是,威顿是不是当代牛顿?我的简短回答是,很象,但还没有象到是的程度。

说威顿象,主要是从他研究的擅长的角度来说。他在同行中最有名的,是他的数学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超弦理论界独一无二的,虽然在这个窄窄的领域,大概没有人会真心地认为自己的数学不好。他的数学能力,就目前已有的成就,不下于当今任何一位数学界的高人,当然,要完全看清他的成就,还要过很多年。他在1990年得菲尔兹奖的时候,不仅数学界,就是很多他的物理同行,都觉得有点勉强,事实说明,当年极力挺他的阿蒂亚 (Sir Michael Atiyah) 等人的眼光是不凡的。他当年的工作,虽很有特色,却不是那么出人意外的新。很多数学界强调严格的“清教徒”更觉得他提倡的方法不严格。

恰恰是这一点,他很象牛顿。牛顿发明微积分的时候,出发点是要解决物理问题,要在物理上“严格”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等,所以他的方法对于他自己来说已经足够严格了。但微积分达到今天的严格程度,走了两个大步,每一步花了大概一百年的时间。牛顿的方法是直觉方法,这似乎是每一个大数学家都具备的,而他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所以成就和特点更加特出而已。威顿目前最大的数学成就,就是用量子场论的结果发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一种微分拓扑不变量的方法。当他在近8年前发现了这个简单的方法时,很多数学界这方面的专家为之惊奇,因为无论如何,没有物理背景的他们是很难理解这种方法的,所以他们以为是奇迹。仅仅这一项工作,就足以使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家了,所以1990年的菲尔兹奖没有给错人。他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贡献。

应当说,和物理结合,是数学在这个世纪的一大特色。威顿等人提倡的方法和途径,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许多数学家开始学习量子力学,甚至量子场论。

在物理上,他在很多方面也是无人能及的。首先是他的高产,很多物理学家可能比他更高产,但不是都能保证高质量。威顿不同,最高产的时候,一年有近二十篇文章,篇篇精彩。据不完全统计,他发表了200余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平均引用率近300次,这在物理学界,包括所有不同的分支,是第一。就是和生物这样的巨大学科比,也不落后那些领头的几位多少。

再就是他每做一个问题的速度和完美,大概任何一位在某个时候和他研究同一个问题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如果不是他在你还没有摸到边的时候就已解决了问题,就是和你同时做出,但解决的方法比你的优美,解决的程度比你的彻底。他是一个少有的能将一个问题解决得干干净净的人,使后来的人惊讶于他的完美和不可思义。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最后,我要讲一下他的缺点,正是这种缺点使得他不能成为当代的牛顿(当然,牛顿在实验物理上的贡献,如光学,是现在任何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没法比的)。这种缺点可能来自于他的无人能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一篇文章很难挑出什么毛病,在早期,他的文章虽然在方法上出人意表,但由于他本人的直觉,每篇写得既全面也易懂,文章还有一种特别的文风,这在严肃的科学文章来说是很难的。正由于这样的很少出错,他显得比较保守,很少写他自己不能肯定是正确的文章。研究学问当然要严谨,但对第一流的人来说,还要一点大胆,威顿比较缺乏大胆,所以他也失去很多机会。特别在发自1994年的超弦第二次革命中,他虽然是主要人物,却有几个最大胆、最重要的想法是别人的,他一旦意识到这个想法的重要性,他很快跟上,并将这个想法发展到极致。我们可以列出几个人,虽然总体成就没有威顿那么大,却因为提出一个关键的想法得到人们的尊重,如A. Polyakov,J. Polchinski,J. Maldacena。Lenny Susskind 更是一个极其注重直觉的人,他在缺乏很多证据和严格的论证的情况提出了很多想法,后来都证明是对的。当然,’t Hooft,世纪末的两个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之一,也是一个很有原始想法的人,虽然他并没有参预超弦的研究。

威顿很喜欢与他人讨论,但令许多人尴尬的地方是,他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建议,他会这样说,然后完全闭嘴。这和大部份人不同,通常人们在没有好的建议的情况下也会说点可有可无的,或者似是而非的话。

威顿本人是很在意他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的,所以他在严肃的场合往往若有所思,也还是那么用功。1995年,他处于创造力的巅峰,哈佛大学请他去作Loeb 演讲,我很惊讶于他的头发已经花白,那时他不过44岁。今年8月,他应邀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一小时演讲,正是中国人直接接触他的机会。他将是第二次在这样的场合做一小时大会报告,这在数学家来说也是不得了的荣誉。陈省身先生也就做过两次这样的演讲。

最后,虽然我不认为他是当代的牛顿,无论从数学或物理的角度来看,应当说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他人仅凭努力不可企及的。祝福他在有生之年达到他事业的真正的巅峰。

重贴后记:

1。我的《弦论史话》发表后,威顿改为威腾,这是编辑要改的,我个人喜欢威顿这个译名,不但和牛顿有关系,听起来似乎要比威腾雅些。这篇文章是应该是2002年写的,所以说他“去年已经过了50岁了”,今年他是55岁,真是岁月不饶人啦。牛顿55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1696年,牛顿54岁的时候,他离开剑桥大学任英国造币局局长。1703年,开始任皇家学会会长,第二年写《光学》。

2。Witten最近好像在弄Langlands纲领和S-duality,据说,他的新文章(书?)不会少于300-400页,看来Witten立志要做半个牛顿了,数学家的那半个,具体见Motl的一个新帖子。

3。我记得当初在一个网站贴出这篇文章时,有一位网友和我争论,说霍金是英国人,怎么在说到美国的时候提到他。霍金是英国人不错,他的科普书在美国的影响极大,何况他的一些书在美国的出版日期不会晚于在英国的出版日期。加之,美国人向来认为英国人的价值观和他们一样,好莱坞的一些电影专门搞英国腔。

4。我在文中批评了美国的一般公众对科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其实,我在国内得到的经验是,中国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更小。表面上我们在大谈科学,甚至发展观也必须是科学的,然而,有什么层次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公众,有什么样的知识阶层就有什么样的公众。中国公众对科学的兴趣要达到美国公众的水平,首先科学界本身的水平就得提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47-5274.html

上一篇:恭喜贺培铭
下一篇:Warren Siegel的游戏文章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