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寻找年轻合作者

已有 3382 次阅读 2007-8-3 13:40 |个人分类:闲聊

20世纪初物理学的黄金年代绝对是年轻人的天下,爱因斯坦在他的奇迹年是26岁,海森堡发现量子力学时才24岁,即便是最老的薛定鄂也就是39岁。那时Pauli评价一个平庸的人时有一句名言: 这么年轻就这么没名气。

我本来以为年轻人统治物理学的年代已经过去,证据之一是超弦第二次革命,那是以中年人为主的革命。1994年,Witten43岁,其他稍微年轻一些的,Seiberg、Strominger、Sen、Polchinski都离40岁不远,而John Schwarz、Susskind都过了50岁了。

超弦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领域,直到今天,年轻人还是很难引领潮流。虽然Witten本人已经不复当年,Sen、Seiberg、Strominger、Vafa等人仍然影响着大部分年轻人,还有那个Maldacena,今年居然38岁了,不错,到现在还没有取代他的人。可以肯定,指望不到30岁的人领导超弦潮流是不现实的。

超弦领域,尤其是超弦第二次革命也许是一个反常。最近SLAC图书馆的spires有一个统计,发现25篇引用率最高的文章有一半的作者在发表文章时在32岁以下,29-30岁是一个峰值。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我的同事说我们的年龄结构已经不合理了,不要将希望完全寄托在40岁以上的人身上。能听进我的意见的人自然不多,原因是他们大多数在40岁以上了,甚至有人希望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会在未来几年出现。这些希望当然是良好的,包括我自己也这么希望着 :-) 。然而,希望是希望,规律是规律。

最好的办法还是学习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将荣誉和光环留给年纪大的,工作留给年纪轻的,这样就会皆大欢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47-5266.html

上一篇:坏消息和坏消息,还是坏消息和好消息?
下一篇:Susskind演绎新美丽心灵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