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4/4/15
说到中世纪的旅行家,很多人都会想到沿丝绸之路东来中国的马可波罗,其实还有一个旅行家,行程比他多两倍,这就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Ibn Batouta,又译伊本·巴图塔或伊本·白图泰,1304-1377)。他曾三次离乡云游世界,历时29年,到过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欧几十个国家,几乎走遍了当时的已知世界。行程达12万公里,在蒸汽机及火车发明到来以前,他是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堪称中世纪最伟大的旅行家。他留下的游记为研究14世纪(我国元朝)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素材和珍贵的资料。
北非西亚行
伊本·拔图塔1304年2月24日出生于摩洛哥的丹吉尔(Tangier),一个阿拉伯化的柏柏尔人家庭。比马可波罗(1254-1324)晚半个世纪。丹吉尔在非洲大陆西北角,扼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丹吉尔是公元前6世纪由腓尼基人所建的,罗马帝国已是帆船云集的繁盛商埠。阿拉伯人西来后,它仍然是欧非贸易和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中国的纸张、瓷器、火药等都是从这里传往欧洲的。
拔图塔是虔诚的穆斯林,父亲为伊斯兰教法的法官,因此他从小接受穆斯林学者的菁英教育,精通阿拉伯语和《古兰经》。少年就立志到麦加朝圣、游历世界。
1325年年仅21岁拔图塔踏上了朝圣之路。首先,他沿着北非海岸旅行,穿过现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的国土,到达开罗。从开罗到麦加有陆海两条路线,拔图塔选择了行程较短的那一条,即溯尼罗河而上,从今日的苏丹港一带过红海去麦加。就在他到达苏丹的时候,当地爆发了针对埃及马木鲁克统治者的叛乱,于是拔图塔只得折回开罗。在路上,据说他碰到了一位“圣者”,预言他除非先去叙利亚,否则永远到不了麦加。这样,拔图塔就决定先去大马士革,沿途参拜耶路撒冷等圣地后再转向去麦加。
大马士革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都城,被誉为“东方乐园”,在大马士革度过斋月后,拔图塔顺利地同一支商队于1326年抵达了麦地那和麦加,瞻仰了克尔白(天房),完成了朝觐。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迷上旅行的他,决定不再回家,而朝下一个目的地,即当时在伊儿汗国统治下的巴格达前进。
1326年11月启程,拔图塔穿过现今沙特阿拉伯境内的茫茫沙漠,抵达巴士拉,然后他转向东北,游览了伊斯法罕,再折向西,抵达巴格达。这是《天方夜谭》的故乡啊,但当时的巴格达尚未从旭烈兀(忽必烈的弟弟)的劫掠中恢复,还是一片破败景象。拔图塔在巴格达遇见了伊儿汗国的大汗不赛因(Abu Sa'id Bahadur Khan,1304-1335,最后一位保持汗国统一的大汗),随着他一同去了伊儿汗国首都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在蒙古入侵之时,大不里士没有抵抗即开城,因此没有受到什么兵灾,加之位于丝绸之路上,所以当时大不里士成为了西亚首屈一指的商贸中心。如今大不里士最有名的游览热点是大巴扎(Bazaar),占地几个街区,是伊朗最大的,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据说马可波罗和拔图塔都曾造访,突凸显出大不里士丝路重镇的历史辉煌。在此之后,1327年8月白图泰回到了麦加,做第二次的朝圣。住了两年多。
南下东非
拔图塔无法满足于定居生活,1330年他再一次踏上旅程。这次他首先沿红海南下,到达也门的亚丁,然后借着季风,沿东非海岸一路往南,首先访问了摩加迪沙,今索马里首都。那时繁华兴盛的摩加迪沙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乳香和没药市场,以及象牙和皮革的贸易中心。当拔图塔造访时,摩加迪沙富商云集,每天都要宰杀成百头骆驼作为食物。
继续南下到蒙巴萨、桑给巴尔,最远到基尔瓦。基瓦尔在今坦桑尼亚沿海,南纬9度。居民“肤色煤黑,脸上刺着花纹”。那时候,基尔瓦社会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人们与莫桑比克的索法拉(Sofala,以黄金贸易著称)、东部的印度、北部的阿拉伯半岛进行贸易,带来滚滚财富。拔图塔将其描述为世界上美丽的城市之一。今天,基瓦尔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季风转为南风,拔图塔往北回到了亚丁,然后他又向北访问了阿曼,进入波斯湾。到了巴林岛都城麦纳麦。他描写道:“该城市整洁宽敞,到处是繁花似锦的园林,绿树成荫,河渠纵横,地下水位很高,用手便可在地上挖出水来。城内有许多椰枣园、石榴园、佛手柑园和柠檬园,还种棉花。”
结束这一切后,他于1332年第三次回到了麦加,为下一次旅行做准备。他的视野转向了东方。
经中亚到印度
这时,据说德里的苏丹听说了拔图塔的故事,决定邀请他去印度。拔图塔于是先出发去小亚细亚,因为当时和德里苏丹同族的塞尔柱人正统治着那里,他认为在那里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拔图塔从今日的黎巴嫩海岸出发,搭乘一艘热那亚船,抵达土耳其港口阿拉尼亚(Alanya,又译阿兰雅)。上岸后,他穿过整个安纳托利亚(即小亚细亚,土耳其高原),到达黑海海港锡诺普(Sinop)。又搭船过黑海,在克里木半岛的卡法港(Kefe,今名费奥多西亚)上岸。一路往东穿过南俄草原,途中遇上了金帐汗国月即别汗(Mohammed Öz-Beg Khan,又译乌兹别克汗,1282-1341,他治下的金帐汗国完成伊斯兰化),随着他回到了伏尔加河边的首都萨莱。恰好月即别汗的一位拜占庭宠妃要回乡省亲,月即别决定派遣拔图塔陪同前往。
1332年底,拔图塔抵达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见到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安德洛尼克三世(Andronikos III,1297-1341)。这是他第一次旅行到非伊斯兰城市,索非亚大教堂的宏伟令他赞叹。完成任务之后,他回到金帐汗国,向月即别大汗报告。然后他在阿斯特拉罕渡过里海,穿越中亚的草原,经过咸海,抵达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翻译和向导,向南经过今日的阿富汗,进入了德里。时当1333年。
德里苏丹国是建立在非穆斯林国土上的伊斯兰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叛乱,因此苏丹穆罕默德·伊本·图格鲁克(Muhammad ibn Tughluq,约1290-1351)急于延揽熟悉伊斯兰教法的人才,以巩固其统治。拔图塔饶有学识,又在麦加居住多年,于是被任命为德里大法官,在印度住了9年。图格鲁克喜怒无常,因此拔图塔有时生活在宠信之中,有时又被猜疑笼罩。因此,他决定离开。恰好苏丹要派人出使中国,拔图塔立刻自告奋勇。这样,他既能离开德里,又可以访问新的土地了。
经东南亚到中国
1342年拔图塔一行从德里出发,在途中遭到了印度教信徒的袭击,几乎丧命。在到达南印度的港口古里(今卡利卡特,或称科泽科德)之后,出航的船队尚未出发便遭风暴沉没,拔图塔流落马尔代夫。
在马尔代夫他停留了一年多,在此期间,被任命为当地的大法官,甚至被迫娶了国王的女儿。但是,拔图塔不想留在马尔代夫,于是他随意判罚,惹怒了国中上下,终于,他被赶出了马尔代夫。接下来,他去了锡兰(今斯里兰卡),又到孟加拉漫游,然后取道苏门答腊,马六甲海峡,经南海北上,1346年(元顺帝至元六年)到达元朝的主要港口泉州。从泉州出发,他又去了广州、杭州等地。拔图塔声称自己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北上去了大都(今北京),但是后代历史学家有争议。
拔图塔对元代中国社会的繁荣、进步和稳定非常赞赏。在他看来,“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有水果、五谷、黄金、白银等,皆是世界各地无法与之比拟的。”他提到,中国的鸡很肥大,以致一只母鸡烹煮时一锅竟盛不下,只得分两锅煮。他说泉州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对于当时我国工业水平,他也表示了钦佩。在杭州,他看到有很多制造场,规模很大,每一名师傅都带有三四名徒工。他发现中国的金银器皿、竹器、漆器制作极为精巧,而丝绸和瓷器更堪称一绝。泉州和广州的瓷器,价廉物美,运销印度等地,甚至到达他的家乡摩洛哥。丝绸极多,价钱也不贵。他还证实,元朝时中国人已经用煤作燃料。拔图塔还对当时中国的穆斯林生活做了详细的考察。
离开中国后,拔图塔想回家了。他首先坐船到苏门答腊,1347年再回到印度古里,穿过阿拉伯海到西亚,第四次朝觐麦加,经过大马士革的时候,他得知黑死病开始蔓延,他的父亲已经死去。拔图塔归心似箭。经过意大利撒丁岛,他回到了丹吉尔,发现母亲也在数月前过世。此时已是1349年底,距他离开家乡已经24年了。
深入西非
探望母亲的墓地后,拔图塔休整了3个月,又出发去穆斯林统治下的南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当时卡斯蒂利亚的国王阿方索十一世(Alfonso XI el Justiciero,1311-1350)正举兵威胁攻打直布罗陀,丹吉尔的穆斯林们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去守卫该城,拔图塔也是其中一员。但是阿方索随即死于黑死病。所以等到拔图塔抵达安达卢西亚的时候,威胁已经解除。于是,他一路游览,最北到达巴伦西亚(Valencia,又译瓦伦西亚),然后经过格林纳达回家。回到摩洛哥后,拔图塔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游历过自己的祖国,于是他又出发去名城马拉喀什,发现由于黑死病,已经成为空城。于是他又去了摩洛哥当时的首都非斯,游览一番后,回到了丹吉尔。
在丹吉尔,拔图塔听说了撒哈拉沙漠南面的神秘国度——马里帝国,据说当时世界一半的黄金都产于马里。拔图塔于是决定要去马里。1351年秋天,他动身南下,穿过撒哈拉沙漠后,先抵达古镇塔加扎(Taghaza或Terhazza,位于今马里最北部,已废弃)。这是一个沙漠盐矿,也是贸易集镇,是摩洛哥人交换马里人黄金的据点。他报告说,采盐奴隶的小屋是用岩盐块砌墙,屋顶用骆驼皮搭盖,只有咸水,有很多苍蝇,但没有树木。然后他又向南旅行,沿着一条他认为是尼罗河的大河航行(实际上是尼日尔河),最后抵达了马里帝国的首都尼亚尼(Niani, 在今几内亚马里边境),见到了国王曼萨·苏莱曼(豪富帝王曼萨·穆萨之弟)之后,也留下对马里帝国的详细记录。
离开首都,继续前行,他在河湾第一次看到了躯体庞大的动物河马,极为惊奇。诸如此类黑人国家的奇特事物和风情,使见多识广的拔图塔也眼界大开。
马里帝国疆土辽阔,1352年拔图塔到达帝国中心城市和最大商埠廷巴克图,在城内的市场上不但能看到传统的北非、西非货物,欧洲的各种产品也琳琅满目。他说,马里每年都有骆驼定期商队到开罗,骆驼多达12000头。
拔图塔还访问了名城加奥(Gao),当时该城属于马里帝国。这里有“充足的大米、牛奶和鱼,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黄瓜品种,居民们用贝壳进行买卖。”在镇上待了一个月后,拔图塔随同一支商队向北穿越撒哈拉沙漠回到图瓦特绿洲(Tuat,位于阿尔及利亚南部)。
拔图塔说黑人拥有一些令人钦佩的素质:他们很少是不公正的,并且整个国家都是安全的。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在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强盗或暴力的人。拔图塔的游记是第一个由见证人直接写成,有关马里帝国的资料。其他的多半是第二手的资料,因此他的游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354年拔图塔回到非斯。摩洛哥苏丹命秘书伊本·朱扎(Ibn Juzay)将拔图塔的见闻记录下来,1356年编订成书,起名《游记》(Rihla),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译名)。
拔图塔随后在丹吉尔担任当地的卡迪(法官),1377年(另有1369年的说法)逝世,葬于丹吉尔。
游记和影响
拔图塔信守一个原则:不走老路。所以游历的地方特别多。在三十年的旅途中,他经过了大部分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许多非穆斯林的地区,旅途包括北非、西非、东非(非洲之角在内)、南欧、东欧、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经过了现44个国家的国土。
这样的壮游,经济上怎样解决呢?首先,借由他精通律法和阿拉伯语的优势,以及许多伊斯兰国家稀缺教法学者的状况,让他在不少国家几乎毫不费力就获得官位(多为法官),成为统治阶层,得到必要的资金和帮助,继续他下一站壮阔的旅程。另外,当时伊斯兰各地苏丹有接见和赏赐游历人员的习俗,一方面为了表示富裕和好客,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旅行者能沿途颂扬苏丹的美名。拔图塔的旅行主要依靠各地苏丹、城市长官的招待和资助。每到一地,他必定先拜见当地苏丹,告知沿途见闻,并领取赏赐。有时还接受公务旅行的差事。所以他的旅程得以比较顺利的进行。
拔图塔一生的惊人旅程以他虔诚的信仰为指针,被他无可遏抑的好奇本能与炽热的求知欲不断推动,他的观察细腻而平易近人,尤其长于细节的描写,为14 世纪的世界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见证,他的游记,堪称古代游记的扛鼎之作,是世界中世纪史上最有名的游记之一,其中对东非、西非、印度的旅行记叙,是这些地区史料的主要来源。对阿拉伯、伊朗、中亚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大量而详细的情况。书中记载的关于中国的部分,不仅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元代中外关系史、西北诸汗国提供了重要参考,更把中国展示给了当时的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他对中国的记叙,在中阿、中非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因此该书具有持久的史地价值。
拔图塔的游记在随后的岁月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 世纪初德国学者才发现了部分摘要,予以翻译出版。1830 年代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后发现了较完整的抄本,经整理翻译注释后,法文版于1853-1859 年间,分4 册在巴黎出版,引起极大的轰动,伊本·拔图塔才终于闻名于世,这时距游记完成已经过了整整5个世纪。法文版之后,该游记又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学术界认为,这本书的大部分记述都是可信的,为研究14世纪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素材。1985年,该书由北京大学马金鹏教授译为中文,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定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
仅仅靠着双脚、驴、马、骆驼和帆船,伊本·拔图塔竟然旅行了12万公里,足以环绕地球3 圈。摩洛哥人将其作为英雄加以纪念。丹吉尔旧城区内设有伊本·拔图塔的灵室(Tombeaux Ibn Batouta),他的灵柩就在室内。其家乡机场命名为丹吉尔伊本·拔图塔机场(Tangier Ibn Battuta Airport)。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关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3135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