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话说消防风水学

已有 4629 次阅读 2015-6-20 07:04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风水, 消防

话说消防风水学

 

听说台湾有一种职业叫做消防风水师,说白了,就是Fire inspector。这些消防“大师”打着查风水的旗号,看你家是否有燃料蓄积、是否有危险火源,以及是否有“池鱼之灾”。台湾气候极其暖湿,应该是火灾少发的,可是湿气大的好处是防火,坏处是让人懈怠,所以台湾建筑的防火间距通常比较小(因为湿气大、人口多、京城米贵、居大不易),结果是消防风水师确实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

在所有的职业当中,风水确实是影响消防安全的主要民俗。风大易蔓延,水少易点火,所以仅凭这两条,就可以判断出当地的消防形势与文化,以及各地的消防文化的地理与气候的贡献。中国的城市规划、建筑特征、火神崇拜、家居环境等,无一不透露着当地的燃料与气候的信息,因此也是风水研究的内容。这里说一说,我所掌握的消防风水内容。

 

南方东井

汉代时,非常重视“东井戒火”的文化符号。东井是一座南方星座,是南方七宿之一,代表了火。二十八星宿中有井宿——天国中的水井,也被借用。出土的汉代陶井,井上有灭火东井戒火东井字样,都是消防文化史的珍贵材料,有的陶井同时还有持瓶救火的图案。东井,不是说此井居东而是指井宿。井宿又名东井。井宿为南方七宿的一员。南方朱雀属火,人们却偏偏在其中选出四颗星,说它们是一眼井。火中有水,谈天说地的古人,企望的是一种制约,一种制约中的平衡。在此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饱含寄托的灭火”“戒火陶井。


东井戒火陶井栏

 

韩国的崇礼门,非常符合中国文化的风水理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仁义礼智信,东西南北中”,所以崇礼门=》南大门=》拜火门=》厌火门=》防火门=》消防安全建筑,这就是风水理论的思考方式,与天气、燃料和使用者完全没有关系,靠的是奇思妙想,靠的是逻辑推理,靠的是非常离谱的思考方式,卖的是噱头,只因不懂消防原理。 

 

北斗七星(向水要符)

古时民俗信仰,往往表现为天地大思维,是要拿日月星辰说事的。有关消防的俗信也不例外。《左传》将大火星(心宿二)与融风(东北风)同时出现,视为火灾先兆。这是讲古人心目中带火而来的星。

抗拒火灾威胁,也希望借助关于星空的神秘想像。五行水克火。于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祭出那颗水星。杭州明代建了座水星阁,用以厌武林之火患。清光绪年间,又刻辟火碑置于阁内。辟火碑碑文刻真武辟火图能返风灭火,屡著灵验……”碑额镌一六之精,龟蛇合形。真武即玄武,传统天文学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方的玄武为龟蛇合体,主水。北方七宿组成的玄武,那阵容,比水星可大多了。古代杭州人为了排除火患,水星阁加上辟火碑,请了水星请玄武,用心可谓良苦。星空璀璨,涉水之星还有北斗,那七颗星被看作高挂天宇的勺子。勺星所舀,是琼浆玉液也是水
  凿井之外还置缸。清雍正年间,杭州人为了远离火灾,在玉皇山上设置七个铁缸,称为七星缸,据说玉皇山是火龙之祖,用七星缸借北斗神力,镇住火龙,就可以保护杭州城的平安了。 民国时,上海有位作家孙家振。他的《退醒庐笔记》写到七星井:光绪末年,新北门一带数年之间两遭大火,每次烧毁三百多家。堪舆家以为火地,故辟地凿井七口以镇之。井成以后,仍有失火发生,但扑火及时,并没酿成大祸,相信风水的人就归功于七星井的厌镇。又过了几年,市政发展,修路建房,填了七井,仍无大的火患。书中有分析,挖七星井之初,尚无自来水,那一带人家守着七眼井,失火时汲水便利,得以避免大灾;后来有了自来水,救急时比汲井更有效,因此,填掉七星井也没发生火烧连片的大灾情。一通分析,结论是:可知厌镇之说不足凭。

1886年重庆的七星岗不叫七星岗。百年前,通远门摆着七口石凿大水缸,布的是一个“北斗七星阵”,清光绪年间的《重庆府治全图》上能清晰看到这些缸。重庆“火重”,光绪年间,天干物燥常失火。人们相信通远门这“七星缸”能克火,缸前还摆了八卦中的“坎卦”。万一失火,缸里的水可以灭火。时间一久,人们说七星缸,便是指通远门一带。后嫌缸字俗而不雅,这里地势又高,遂改缸为岗。

当年端州洪水肆虐,为解决居民因引用西江水而导致瘟疫流行,包公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派人排列开凿了七口井,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包孝肃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门外者,曰龙顶岗井,居民环抱,清源滑甘,为七井之最。在不少史料中都记在包公井泉清滑甘食无患害端州之人咸受其福,以示肇庆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情。据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 ,包拯“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门外者 ,曰龙鼎岗井,民居环抱,清源滑甘,为七井之最。现保存至今,影响最大的水井有三。其一,府治内,即今丽谯楼背后第一人民医院内(丽谯楼元末明初均为肇庆府衙所在地)。该井相传为包公锁妖井,有“包捉陆放马成湖”的传说,可惜解放初已填平了。其二:龙顶岗井(今称大井头),附近原有西岳庙一座,现该井水源充足,可以饮用,井呈圆筒形,以弧形花岗石砌井壁,井栏为石灰石,栏口内壁有近二十条深深的绳痕,看来井壁是清代时重新砌筑的,而石灰石井栏则为原物。其三:在今米仓巷,即原包拯储粮备荒的丰济仓所在地(元代改名广济仓),该井井栏早毁,井水无人饮用。

 

厌胜之术

汉武帝前半生雄才大略,经营天下非常成功,可是后半生也骄傲懒惰起来。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柏梁殿被焚毁之后,汉武帝召集群臣,看看如何才能防火。结果有一位越巫(南方非儒家的术士,统称为越巫)叫做勇之,他说:“南方的习俗,如果发生了火灾,就有另外盖大房子,以超过并厌胜之。”这样的话当然符合汉武帝的心意,于是让人建筑了建章宫,位于长安城外,未央宫西面的建章宫号称千门万户。(汉张衡 《西京赋》:“柏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用厌火祥。”)

以火灾动力学中的轰燃概念来看,越巫是对的。木材建筑的能量密度高,容易着火,尤其是经过老化干燥的建材(如古建筑),其导热系数低,表面升温快,非常容易着火。如果把屋顶升高,带来较大的体积容量,结果就是达到轰燃的时间被推迟了。所以同样的建筑,如果天花板高,则火灾发展慢,达到轰燃的时间迟,所以更方便扑火。

汉武帝的态度,间接影响了后世很多的皇帝,如魏明帝与高堂隆的对话,就是针对厌胜理论而来。不过,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越巫的建议是对的。一般说来,古代建筑主要从建筑材料、失火原因、灭火水源、防火间距四个方面来防火。建筑材料最好是石材,木材也可以,但需要控制火源(失火原因)。所有建筑都需要停水灭火,在没有供水管路的年代,消防缸和蓄水池成了必要的选择。随后一点是防火间距,就是与其他建筑隔离开来,防止池鱼之殃。对此,宁波天一阁做得比较好,成为古代图书馆中的典型,是后来几座清代图书馆的样板。


据《唐会要》上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厌火祥。大意是说,汉朝时柏梁殿发生火灾后,越巫说海中有神鱼,尾巴像鸱,卷起激浪就能降雨,所以建议汉武帝做鸱尾状的东西置放于殿脊上避火。 另唐朝苏鹗《苏氏演义.卷上》曰: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台。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大意是说,蚩是一种海兽。汉武帝修建柏梁台,有人上书说:蚩尾是水中精灵,能避火灾,可以塑它的像安置在殿堂顶上。”  由此可知,越巫所说的神鱼应该就是指蚩尾,故鸱尾最初应作蚩尾。因蚩尾又像鸱,蚩与鸱同音,久而久之,蚩尾就成了鸱尾。历史上鸱尾的最早记载,始于晋朝,如《晋书.卷二十八.五行志》: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吻,古代又作口、嘴之意,如《墨子.尚同中》曰:使人之吻助己言谈。因为蚩尾、鸱鸢的嘴长的很像,于是鸱尾又称为鸱吻。如苏鹗《苏氏演义.卷上》曰:蚩者,海兽也。……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从汉至唐,鸱吻大多是造型简洁的尾翼,中唐以后出现龙形鸱吻,两两相向,张口翘尾咬住正脊,背插宝剑,故称为大吻;因其安放在正脊上,又称为正吻;又因其形似龙而称为龙吻。由于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而龙吻衔接了殿顶正脊与垂脊之间的重要位置,因而让殿顶更加牢固、严密,并有防止雨水渗入的功能。所以古人很重视屋脊上的龙吻,视为镇宅避火的神兽。

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书楼座北朝南,是一排六开间两层木结构楼房。楼上藏书,各间之间用书橱分隔。楼前有池,楼周围留有空地,与住宅建筑隔开,以利防火。天一阁最大的防火措施体现在人事管理上,严格控制入阁的读者,也就控制了火源,在没有火源,也不怕蔓延的情况下,天一阁经历了400多年没有火灾的消防安全。

 

压胜理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环境的错误解释,虽然很有系统,符合逻辑,但因为前提错误,或者缺乏关联,因此并不能解决问题。比如说,我国古代根本不了解室内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原理,除了对当事人要求“责任重于泰山”以外,就是推广“厌胜术”,以虚幻的防灾理论对付真实的火灾。具体说来就是屋顶画条鱼,表示有水或多水,可以避火;天井的装饰花纹类似于水藻(其实破坏了防火完整性,更容易失火了),于是天井就有防火的功用了。是这样吗?汉代就提出鸱尾(或鸱吻)的防火功能,故宫是皇家宫殿,对鸱尾的讲究最多,可也是历史上火灾最严重的古代建筑。雷雨之中,鸱尾反而容易吸引雷电而招灾,对此故宫三大殿多次因为雷电失火。所以厌胜理论,要么无用,要么有害,关键是与要保护的对象没有关联,缺乏内在的联系,是我国先人臆想出来的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说出来让人笑话的办法。 



消防风水怎么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风水理论”?与其说是关注风水,不如说是关注文化或历史经验。消防文化,是某一民族在消防技术不足、消防认识不够时,产生解释灾难原因、防范灾难发生、减少灾难损失的非常规办法,通常以故事的形式,保存在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意识当中。有时人们也把它们归结为迷信,这是不知来源的看法。可是无论什么样的迷信,总是有它产生的原因,风水理论往往可以解释很多迷信的原因。如果来源被解释清楚了,就成为民族文化现象了。无论是文化还是迷信,都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们的祖先不是傻瓜,他们提出的看法无论多么荒谬,总是有现实的需要和现有理论的框架,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现象,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秘密。所以,风水是中国原始的科学,虽然谈不上是所谓的“近代科学”,但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思辨内容,与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向配合,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来源和组成部分。懂风水不懂科学,那是迷信,懂风水靠科学,那是文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899310.html

上一篇:火场战术之流程控制
下一篇:说说端午节在文化史、气候史、生态史和人口史上的标志性意义
收藏 IP: 120.210.170.*|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