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古今火调四境界 精选

已有 7580 次阅读 2013-9-3 08:14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古今, 火场调查

古今火调四境界

 

说起火场调查,很多人还很陌生,有限的知识来源于国外的破案神剧。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火场调查的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对火灾认识的深入,对火灾发展的重视和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以及以人为本,人命关天的态度。这里举5个例子,说明中国古代火场调查的四个阶段或境界。

1.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负责任)                                                                                                                                                    

秦汉时代的民居,结构非常简单,燃料种类单一。一旦火起,首先烧掉的是屋顶,可是屋顶的燃料不足以点燃柱子(古代木材多,柱子很结实),所以烧完以后损失不大,换上新的屋顶材料,就算是重建了。在这种情况下,火场调查非常不受重视,最著名的案例是汲黯的故事。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

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上千家被焚,上万人遭殃,不是重大灾情么?可是,由于古代建筑结构简单,所以损失并不大,于是有汲黯不负责任的态度产生。《史记》是褒扬汲黯的,因为他更重视天灾带来的损失。然而从火场调查的观点来看,他做得就不够Professional了,至少要调查原因,采取一些措施吧。汲黯的态度,多多少少影响了千百年来的国人看问题的思路,不是就事论事,调查真相,而是道德至上,东扯西拉,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人祸论,问责制,也是这种思想的反应。

 

2.      积油万石,必自然(失火原因)

中国火场调查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张华对武库火的调查。

晋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公元2951127),武库火。张华疑有乱,先固守,然后救灾。是以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履,汉高断白蛇剑及二百万人器械,一时荡尽。是后愍怀见杀,杀太子之罚也。天戒若曰,夫设险击柝,所以固其国;储积戎器,所以戒不虞。今冢嗣将倾,社稷将泯,禁兵无所复施,皇旅又将谁卫!帝后不悟,终丧四海,是其应也。张华、阎纂皆曰,武库火而氐、羌反,太子见废,则四海可知矣。

上述《宋史》的记述,充满了天人感应说的影响。不过,张华在《博物志》中提到的原因是“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武帝泰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热致火灾,或者第一次固体自燃现象,因此张华可以算是中国火调第一人。

关于这场神秘的火灾,历来有多种说法。

·        王隐《晋书》云晋元康五年十月,武库火,焚累代之宝,检校,是工匠盗库中物,恐罪,乃投烛著麻膏中,火燃。也就是说,这是偷盗之后的纵火灭迹。

·        唐欧阳询《艺文聚类》指出“积纟由万匹则自然生火,泰始中武库火,积纟由所致。”

·        张华却据此在《博物志》卷四中提出,“积油万石,则自然生火”的结论,也就是说,张华认定了这场火灾的发生原因是自燃。

 

第一种说法,是普通的液体燃料助燃的纵火事件,这里略过不提。第二种说法,是动物蛋白(丝绸[1])发生的自燃事件。第三种说法,是不饱和油脂发生的自燃事件。问题在于,不饱和油脂如果是液态,也是不会自燃的,不饱和油脂只有和多孔介质混合,才会发生自燃事件。由于张华并没有写清楚“万石”到底是什么?万石“油”,一般人不会这么说。“石”通常是用来量化固体重量的单位,用作油类上似乎不合适。所以欧阳询自作主张,把油改成“纟由”,用“石”这个单位就合适了,但是武器库里要丝绸作什么用呢?张华是如何发现自燃现象的,语焉不详。不过,张华判断失误,管理失当,有自我解脱的嫌疑。

 

3.      库若有灰,非吏罪也(查书验证)

有了张华的《博物志》作参考,后世的火场调查就有了理论依据。于是有下列两则故事,说明后来的火调是非常重视早期经验的。也就是说,火调依赖理论了。

时长沙宣武王将葬,而车府忽于库失油络,欲推主者。蔼曰: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万石必然。今库若有灰,非吏罪也。既而检之,果有积灰,时称其博物弘恕焉。  《梁书·乐蔼传

强至祠部为开封府仓曹参军,时禁中露积油幕,一夕火。主守者皆应死。至预听谳,疑火所起,召幕工讯之。工言制幕须杂他药,相因既久,得湿则燔。府为上闻,仁宗悟曰:顷者真宗山陵火起,油衣中其事,正尔主守者。遂比轻典。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所致,是也。 ——《棠阴比事

前者乐蔼不但调查积灰,还能够引用张华的故事来类比。后者强至能够让宋仁宗得到相同的认识,依靠的也是理论。这说明,古代军装和帐幕(即军备材料)的防水需要油浸,而防水材料的自燃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引起皇帝的注意。那些没有引起皇帝注意的火灾,当事人不都是冤枉了么?古人不懂得如何控制环境条件来重复火灾实验,所以张华的经验显得尤其的宝贵。这也给我们的启示是,火调工作者一定要博闻强记,见识渊博才能够防止异常情况的忽视。就此而论,火调与医生有共同特征:需要查书。

 

4.      辨缝人冤,图火经处(调查推理)

真正的火场调查,不是靠发现火场地点,确定失火原因就可以了。火场相关人士的责任,还反映在火场蔓延过程,火场蔓延途径之中。中国古代按照现代火调程序进行现场调查的案例,莫过于程琳图火(或称“程琳烓灶”)的故事。

程文简公琳,知开封府。会禁中大火,延两宫。宦者治狱,得缝人火斗,已诬服,而下府,命公具案狱。公立辨其非。禁中不得入,乃命工图火所经。而后宫人多而居隘,其烓灶近版壁,岁久,燥而焚。曰:此岂一日火哉!乃建言:此殆天灾也,不宜以罪人。上为缓其狱,卒无死者。公在府,决事神速,一岁中狱常空者四五。按:琳图火所经处,以辨掠服缝人之非,是也。火发于后宫,而人多居隘,苟欲根治,岂无枉滥?故曰:此殆天灾,不可罪人。于是为宽其狱,岂有冤死者耶!      ——《棠阴比事

程琳火调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虽然不能现场调查,可是通过相关人员的火场途径绘制地图,他能够反推出火场发生地点,并推断火场失控的原因。这一点本事,是美国当地高级咨询师或专家所拥有的水平。 1993年,美国发生大卫教在德州Waco镇与政府对峙,枪击,自焚的事件。事后大卫教余众控告政府滥用武力,有蓄意纵火的嫌疑,因为当时的催泪弹是可燃的。政府邀请当时的国际消防学术协会的主席,JQ教授来提供专家意见。后者的意见大致与程琳相似,通过研究火灾蔓延途径,通过多方记录来确认首发地点,通过蔓延途径来确认火场发生原因。由于火灾蔓延速度太快,因此是使用了纵火剂,而不是弹药引发的火灾。 JQ教授的咨询费是每小时500美元,程琳的经验却没有收费,可是升官了。两者都是靠知识挣钱,取之有道。

 

所以,中国古代的火场调查,大致经历了不调查、调查失火原因、参考以往经验、和调查火场蔓延途径的四个阶段,基本反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燃料累积程度和知识积累程度的一般趋势。宋代燃料多,气候干,居住杂,所以火灾多,代表了中国古代火调的最高水平。看古代的从业水准,令当代从业者汗颜,如何才能达到古代火调的专业水准呢?


[1]《说文》曰:纟由,大丝缯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721878.html

上一篇:也说科学的精神 -- 兼谈科普的困境
下一篇:投资岂能不看果? -- 评穷孩子的求学误区
收藏 IP: 139.78.67.*| 热度|

3 曹裕波 赵序茅 柏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