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功夫熊猫看文化

已有 4149 次阅读 2011-7-1 07:54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看文化

前面笔者从《功夫熊猫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402209中总结了几点中国文化,这里继续从《功夫熊猫2》中总结一点中外的差别。一家之见,管窥之言,胡扯而已。

扣除豪华的打斗场面和离谱的物理学原理以外,《功夫熊猫2》在思想上没有很大的突破。其中的阿波的出生情节,根本就是西方才有的观念。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有在童年遭受重大的心理打击时,才会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埋下潜在的障碍,所以《功夫熊猫2》的构思情节,基本是基于西方心理学的,中国文化并没有对此有如此深入的认识。

以柔克刚,是典型的中国思维模式。 从易经的阴阳转化规律,到道家的阴阳思想,都是灌输一种刚柔转化,阴阳互化的理论,至于其中的道理是否符合物理学原理,那就很难说了。四两拨千斤,在中国武术界似乎是真理,但很难用物理学定律来解释,因为其中破坏了守恒原理,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虚拟的理想状况,而真实生活中很难重复这一原则。杠杆原理?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对比太大,如果有杠杆,也是非常奇怪的,因为杠杆有自重,有直径,非理想的无质量的理想长杆。所以内在和平产生力量,可能是美国学日本,日本学中国,中国学印度,达摩学释迦,是典型的唯心论,无法原创于中国。

传统的功夫强调悟性,这是很难规范的,更难以教授。那么,缺乏悟性的人,只好求助于火药来对抗功夫。使用Hardcore功夫的犀牛大侠被打死了,而是用巧劲的熊猫却战胜了,符合《孙子兵法》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后发者不可能使用先发者的功夫来打败对方,只能通过改头换面的创造来避免“后发劣势”。渐进式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其中的“后发劣势”会导致在技术潮流中,永远慢半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没有一样技术是独创的,这就是后发劣势,没有找到打败西方技术的蹊径,完全照别人的路子走,越走越狭窄,越走差距越大。

功夫战胜火药,那对和平谷是很大的不幸。 想当年,如果义和团靠功夫可以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八国联军,那么不仅是历史全面改写,中国会陷入更大的反动和后退,因为人们会更以为功夫万能,而放弃学习西方技术的念头,后者是中国长期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满清的长弓战胜了大明的火药,从此中国陷入长期的技术黑暗期,令人扼腕长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功夫热就是对技术热的反动,会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功夫熊猫2》中的对比英雄是老虎,可惜是Tigeress(母老虎),这是很意味深长的。国内早就流传“阴盛阳衰”的说法,从《功夫熊猫2》中就可以看出来,阳(熊猫)不够阳,而阴(老虎)却太阳了,让人感到很好笑。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也许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但观念却还是有冲突的,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

技术服从政治,在中国的兵器发展历史上极为突出。中国从唐代就开发出了突火枪(见敦煌壁画), 宋代的《武备志》又汇总了各种先进的纵火(火焰喷射器)和灭火技术,可惜这些技术都是应一时的需要产生,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改进。 1644年满清入关时的大明火炮,某些技术在2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依然比英国远征军先进。可是,因为满清的政治需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中国科学技术与西方技术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是政治制度妨害了技术进步,史不绝书。

算命(预定论)距离谣言仅一步之遥。老绵羊的先知和预报,害死了阿波的父母,差一点害死了阿波。中国历代的阴谋与动乱,大抵与某人的算命有关,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一方面,需要大搞“文字狱”,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愚民政策。而愚民政策的后果,就是相信算命先生的一面之词,缺乏多样化的思考了。古往今来的群体灾难表面,人群的同质化思考,往往是产生灾难的原因。夺门而逃?大门积压;原路返回?入口拥塞。人人高考?个个傻瓜。“自古华山一条路”,把国人压迫成缺乏原创力的民族。

孔雀沈的成功,就是把小型的火药烟火,放大到大型的炮膛中,从而发挥致命的效果。可惜,西方的火炮发展史表明,这种演化过程,最大的障碍是钢材质量不过关,或铸造工艺不过关,因此最常见的灾难是炸膛。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战役,关键就是克服了炸膛问题,这一点在《功夫熊猫2》中完全没有提到,所以孔雀沈的秘密武器是炮膛的铸造技术,这是成功利用火药的关键。不过,孔雀沈的钢材来源于民间的锅,而大跃进期间的砸锅卖铁搞钢铁,恰恰是以钢材质量为代价的,所以孔雀沈的失败,也是由于没有找到很好的原材料造成的。估计孔雀沈和国外的必和必拓的就原材料价格没有谈拢,只好将就着锅铁使用,结果失败。

《功夫熊猫2》剧组一贯标榜对中国文化的掌握和刻画,可是,有一个中国建筑的防火细节(鸱吻),在电影中非常简单或没有,仅仅是一个飞檐,而没有那些神怪的鱼类或鸟类,这是一大失误。中国的厌胜文化,始于汉代,在满清达到高潮。《功夫熊猫2》大谈火药,至少是明代以后的中国了。汉代就提出鸱尾(或鸱吻)的防火功能,故宫是皇家宫殿,对鸱尾的讲究最多。对此孔雀沈的宫殿的刻画不够,仅仅有飞檐,而没有鸱吻,这不是中式建筑,毕竟中式建筑离不开木材,木材都有防火问题。

总之,《功夫熊猫2》和《功夫熊猫》相比,思想上有所欠缺,技术上炉火纯青,三维动画技术,惟妙惟肖,这一点靠近《阿凡达》。靠技术取胜,而思想却很一般。中国功夫,比这里花里胡哨的动作要玄幻百倍,所以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老外欣赏《卧虎藏龙》中的中国功夫,大概是少见多怪吧,书本上的中国功夫,更玄更炫,中国读者早就不陌生了。所以,《功夫熊猫2》还是以西方观众为主体的,突出东方文化的玄妙,如此而已。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2》,都有利用火药的场景,说明西方对于火药的中国来源还是有认可的。虽然人们都认为欧洲最早研究火药的是Roger Bacon,但他说自己的想法来源于阿拉伯的“中国雪”,所以火药的传播途径是很清楚的。世界最早的火药使用被发现在公元10世纪的敦煌壁画,见附图。

有道是,功夫代表传统,火药代表创新,传统上风假象,创新永远真理。

 

公元10世纪的敦煌壁画表明,中国人最早使用火枪(Fire Lance)和手雷(Grenade)。这副壁画,李约瑟引用最多,是他的主要研究成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461048.html

上一篇:廉叔度,来何暮? ----- 说说成都的火政
下一篇:再说扶梯引踩踏
收藏 IP: 139.78.66.*| 热度|

6 汪晶 黄晓磊 杨正瓴 齐霁 朱志敏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