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先有大师,才有大师老师

已有 3173 次阅读 2010-8-31 06:4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先有大师,才有大老师

传媒红牛钱文忠在接受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栏目记者采访时说,北大、人大、复旦都开设的国学大师班到现在无一成功,“道理很简单,你要培养大师,你的老师得是巨师,大师都不够”。中国那些名校所开设的国学大师班是不是成功,不是我这里要谈论的话题。我要说的是,钱文忠认为只有巨师才能培养大师,确实称得上宏论。

一般的说法是老子长于孔子,那么老子的学问就没有其老师精深吗?也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比老子年长,那么孔子的学问就没有其老师渊博吗?不说那些久远的,就说近代的。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大师的国学功底和成就都不如他们的老师吗?历史上第一个大师的老师不是大师,所以,从某个角度说,是先有大师,后才有大老师。

我们的文化习惯上把“树人”和“树木”联系在一起,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是原始森林里那些参天的古木,还是我们周边送入云端的大树,好像都不是园艺师浇灌出来,而是自己经年累月地长成的。同样,不管是技艺方面,还是学问探究或科学探索方面,还是用得上我们那句俗语: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中国的大师是那样,外国的学术大牛,科学大牛也是这样,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好像没有什么与之比肩的老师。韩愈在其妇孺皆知的《师说》里 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之所以受到后代的追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道出为繁复芜杂的历史和现实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

如那些参天的大树不是随处可见一样,大师不是能够随便就出来的。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拒绝外界诱惑的足够定力。

当人们在他面前提起“国学大师”时,自认为站在国学土堆顶上的钱文忠说,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国学大师,我们这些人国学微师都不到。“我们这些人”,将自己与那些国学精深的老师并称,这是红人的自信或自负。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钱红人是真的谦虚。下面的一个话可资参考:“没有人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但是像我们这些人,比如易中天、于丹和我,我们的工作精神,是与孔子一脉相传的。”有网友如此点评:“拍完孔夫子,立即就把自己贴上去!还顺便捧一下百家讲坛同道。”

古人说,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的低级错误都会犯,我虽然没有看过钱文忠的两本阐述其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种种评说和见解的新书《颤栗的道德底线》和《风化的传统基石》,但我可以并不胆小由此推测,“一边教导别人不要‘随地吐痰’,一边自己却在‘随地吐痰’,这大概就是一些文化人的特色。”叶匡政这样的读后感言还是比较中肯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17-357796.html

上一篇:高兴不起来的第一
下一篇:梁凤仪的成熟与李敖的幼稚
收藏 IP: .*| 热度|

7 唐凌峰 刘进平 孙学军 杨秀海 唐小卿 侯成亚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