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对人负责就是对己负责

已有 4009 次阅读 2008-1-24 09:33 |个人分类:论坛

对人负责就是对己负责
——我写《科学家博客出现一种不好的倾向》的初衷

黎在珣

六七年前买电脑的时候曾用电话线上网,那时每小时要四块多钱。后来上网都是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随意拐进就近的网吧,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我有时要好几天才上一次网。
因为一家有一定知名度的杂志社2007年几百元稿费至今还未收到,昨天上午下班后就近拐进一家网吧,发邮件去咨询。顺便浏览科学网的时候,看到许多网友的评论,甚是不安和愧疚。下面的内容算作是对部分网友评论的回应。
我写那篇名为《科学家博客出现一种不好的倾向》,主要是基于这样四点想法。
一 希望我们博主特别是科学家们,能够尽可能注意自己博文的含金量。这既是对别人负责(看你博文的网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你的学识、你的人格魅力而来的。客观上浪费喜欢自己的人的宝贵时间肯定也是我所羡慕的科学家所不愿看到的),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让那部分欣赏甚至崇拜你的网友不时地失望或产生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这对你实际上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我主张就内容而言,有就写,无则免;要长就长,否则能短则短。如果我是自己所羡慕的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的话,就宁可让喜欢自己(我自己没有资格在这部分优秀者之中)的人因不能经常看到喜欢或欣赏的博文而记挂自己,也不会为了平息那种记挂而敷衍甚至滥竽充数而毁了自己在粉丝中的地位。
二 过分关注自己博客的点击率,势必要分散不少精力和占用大量宝贵的时间,而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都不是无限的。那些并非靠哗众取宠或招摇撞骗而成名的科学家的精力和时间的宝贵程度,在我看来,是我这样庸常之人的十次方甚至更多。因为鱼和熊掌在许多情况下毕竟不可兼得,所以,在可能是黄钟见弃、瓦釜雷鸣的环境里,我还是希望科学家们尤其是我所喜欢或羡慕的有可能登上某一颠峰的拔尖者要平和对待点击率或公众认可度。近日有媒体说世界银行官员透露,即将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可能是我们一位公众并不很熟悉的经济学家,而不是经常在媒体鼓噪或常作惊人之语的那几位。这应该给那些黄钟类的科学家一丝安慰。
我是一个思想简单(这也许正是我平庸的所在)的人,也一直简单地生活着。在股票和基金很好炒的时候,我周围的许多人都炒股票或买基金。我也曾为之心动。并准备按照一个专职炒股的表弟的建议炒股,但一想到要经常牵挂股票的涨落我就怕,所以,尽管我在这方面有比周围的人明显的优势,但直到现在我仍未涉足股市。我虽然活得不富足,但我活得比较快乐。
三 出名实际上只是一个机遇,而这一机遇则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成为公众人物后,别人既有可能为你成就美好的未来扫清许多障碍,也有可能为你的未来平添许多本不该有的障碍,因为,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后,公众在放大他优点的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放大他的缺点。我在一颗绿豆大的环境里也算是一个蚂蚁级的公众人物,在这点上我深有体会。
四 人作为万物之灵,虽然比较容易认识外物,但很难认识自己。所以,如何认识你自己,不只是古希腊先人的困惑,也是现在人一直执著探询的。季羡林老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自我当然离自己最近,应该最容易认识。事实证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认识。一般的情况是,人们往往把自我的才能、志向、道德、成就等等评价过高,永远是自我感觉良好。这对自己是不利的,对社会也是有害的。许多人事纠纷和社会矛盾又此而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17-14895.html

上一篇:大师的风采
下一篇:与鸿飞兄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