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火烧南诏古都巍山的思考 精选

已有 3808 次阅读 2015-1-12 17: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理, 古建筑保护, 巍山



600多年历史的巍山拱辰楼一把火化为乌有(网图)


1月3日,一把大火烧了大理巍山拱辰楼。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民的愤慨。然而,中国网络的洪流总是走得太急太快,没几天的功夫。这事又被淹没在网络信息之中。身为大理人,或者说作为喜爱古建筑的伪小资,我想我们不应该这么快就忘记这把南诏大火,政府则更不能这么快就忘记这把无情的大火。

说到火烧古都,国人的小心脏已经承受不了呢。传说中5000年历史,泱泱大国,基本已经没太多历史古迹可寻。如今各大高档奢华的文化园区,乃至各省级博物馆里充斥的些仿制品复制品,物真货实的古物着实不多了。如此现状,让人容易产生“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的感觉。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巍山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了解的人恐怕不多,但巍山绝对算得上是个重量级的地方。至少对于云南历史来说,巍山在历史上有浓重的一笔,至今韵味犹存。

巍山乃南召古都,大约与唐代同时期,彝族人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统一了整个滇西六个部落,并逐步扩张领土,最终在巍山建立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政权。宋时期,白族取代彝族并把都城转移到洱海西海岸,巍山自此被遗忘。明清时期,因茶叶贸易之故,巍山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又重新崛起。狭窄秀气的巍山古城如今依然透露出茶马古道的浓烈气息。卖糠的、卖铁器的、卖辔头的门面鳞次栉比,破旧的门窗瓦沟古朴动人,而扒肉饵丝和凉拌驴肉片等小吃则透露出了这座小城的永恒的历史故事。

大理作为亘古亘今的古都,遗留至今的文献和文物不多,而巍山作为南诏民族政权遗残存今的文物则屈指可数。今日巍山古城的风貌,兴衰皆源自于西南地区的茶叶贸易,与茶马古道上的易武、思茅、景东、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都是差不多的。滇南的易武、思茅以及景东现在已经没什么古迹可寻,而滇西和滇西北的巍山、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由于气候干燥,且经济发展较慢,反而遗留下来不少古建筑和古老民族风貌,配之与滇西北清爽明朗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在这样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地方,能有此景此物能够遗留至今,实乃国之万幸。

过去,古迹自然流传至今,并无多少人工努力,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现如今,古迹一是年久失修,多数已经摇摇欲坠,面临着保护或重建的问题。二是人民多数无保护的意识,都想将其摧毁放倒,建设全新气派的水泥楼房。部分极为重要的古建筑则相对受到政府保护,但由于投入较少,且多数处于空荡荡的无人维护状态。古建筑硬邦邦,阴森森的,毫无生气。如何在投入不多的情况下,还能保护好古建筑?这成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南诏留世文物极少,著名的《南诏图传》如今也藏在日本。后世子孙还得感激日本人的保护。


大火之后,《焦点访谈》记者咄咄逼人地采访了巍山火烧拱辰楼事件的一些相关人物。最终把事故原因归于巍山古乐团开茶馆漏电所至。按大理人的思维习惯,古城楼若是无人看管也容易受破坏。通常古建筑也会找个略有文化的老头子看管,文管局每个月给一两百块的工资,老头吃住其间,也能尽心尽力看管看管。巍山县为了发扬古乐,在城楼上举行表演,按理也合情合理,说得过去。然而,如焦点访谈所言,国家禁止在古建筑中进行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如此,古乐经营者自然逃脱不了干系。

印象里,昆明、大理、贵阳、西安、北京,甚至故宫等很多古建筑都有租出去给商家经营的情况,央视此次虽未对这些多如牛毛的情况进行曝光。但《焦点访谈》那一夜咄咄逼人的责难式采访报道方式,估计看得大多县市领导和古建筑经营商家都头皮发麻,胆颤心惊。如若按古建筑保护法一一问责,那得有多少“高档”餐厅和官员死于此法。如何保护古建筑?我想这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其难度并不亚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云南人现有的风气和脾气,确实没多少人真正懂得并关心古建筑。很多古建筑其实都是因为迷信的缘故残存下来的,现在政府要介入保护,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到底如何保护?保护资金多少合适?资金从何而来等等。从焦点访谈的几个采访片段看,我坚信几位文化部门人员也没撒谎。大理地区首先经济还不够好,古建筑投入不多,特别是管理上投入较少,很多文物古建大多是修缮时投入一笔就没了。其次是官场戾气太浓,古建保护中贪腐严重,民间流传着各种巨贪的说法,更加导致老白姓觉得古建筑保护与自己没任何关系,保护意识日渐淡薄。

按保护行为理论,灾难应该是促成为人们改变行为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云南不少古城古建筑相继被烧,香格里拉,丽江、巍山均发生火烧的情况。搞笑的是,一些主流媒体和政府竟浸淫在各种伟光正的垃圾信息之中。这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如出一辙,显示出媒体监督与保护间的严重脱节。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保护江河湖海、生物多样性等,我们特别需要跨行政区域的监督,而非所谓的地方领导负责制。以防止地方政府和媒体间沆瀣一气,抹杀潜在危险因素。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陌生与难以监控想比,古建筑数量稀少,而且大多容易理解。在保护资金与人力投入尚未能落实到位的情况之下,主流媒增加适时的近况报道,跨区域的政府媒体监督,以及更加重要的公众积极利用新媒体参与监督,都可以为古建筑保护做贡献。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自媒体,积极反应各种打着保护旗号破坏文物古建的行为,让有思想的新一代形成更大的社会舆论力量。以微聚力,监督照管我们的的古建筑,一起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0114-858814.html

上一篇:雨林奇葩:逆天小鸟拟态大毛毛虫
下一篇:吸血鬼七鳃鳗:千年未变的变态发育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7 戎可 麻庭光 冯大诚 杨正瓴 代恒伟 李土荣 李心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