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原则与圆滑,职业与专业 精选

已有 9800 次阅读 2016-7-4 19:26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职业, 原则, 专业, 圆滑

   看到王云才老师写的【老马38】事故责任人,王老师把这个季节正在全国各大中院校上演的毕业答辩中的种种乱象以幽默剧的方式鞭挞得恰到好处,不得不佩服,其实这样的困惑现在很普遍,不仅仅是在毕业答辩这个环节:在社会中,有很多需要有基本标准和原则的事情,在工作中有很多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判断的事物,我们是应该坚持标准和职业操守,还是圆滑地无条件让步为了所谓的“和谐”让“稳定压倒一切”?

比如,上周组会上批评了一个学生,不是因为别的,安排他做大报告(每周的组会上轮流有一个学生讲1个小时左右),他的摄影技术不错,我之前安排他跟同学们讲讲摄影以及在科研工作中需要用到的PS技术,顺便也提高一下大家的艺术表现力,他资料准备得很充分,开始讲得也不错,从一些有价值的照片中总结出“点线面”等核心元素的表现形式,还列举了别人怎么用到科学论文的示意图的设计之中提升表现力的例子,可是,后面的半段,却变成了他列举摄影记者深入到社会底层生活人群中去拍摄反映社会问题等等的长篇大论之中……

我很生气,不是不可以讨论这个问题,而是不应该在这个场合,我跟他说:同学,这不够professional,为什么?因为你现在是在我们Alice Wonderlab科研小组每周的例会上作报告,我们要讨论跟科研相关的问题,不是社会问题,你在浪费大家时间。

他很不服气,这是我关心的,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没有错。

可是,同学,时机不对,如果是在一个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上,你说的没错;如果我们是在业余时间(聚会、饭桌上等等场合),你说的也没有错;可是我们是在一个关于科研的讨论会上,这是一个我们已经界定好的“专业讨论场合”,你扯到这么远就有问题,最起码是表现出你很不“专业”!

利用这次机会,我们正好跟组里同学一起上了一次“Professional”的讨论课,在职场上就要表现出你的专业水准,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边界,都有自己的专业范畴,就像是在办公室的正常工作时间必须要做跟工作和专业有关的事情一样,那些婆婆妈妈的八卦就是你最不“职业”的宣言,我不希望经过我们训练的学生个个都没有这些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变成混世的八婆。

而这些基本的职业的精神和专业的素养都来自于平时貌似残酷的训练和苛刻的要求,这就是取得学位的价值:认真专注地做好一件工作,在这项工作里表现出你该接受的训练、该拥有的技能、该展现出来的才华,有了这些Professional的基础,你才会促进一个人的真正成长和进步、才配获得这个学位!

这些功夫都在平时,不训练是不行的,不要求更是没有希望达到,没有退出和淘汰机制也是不能把一个人的能力训练出来的。每每到了毕业答辩的时候,那些工作讲不出来内容、论文写的很不专业的同学,其实是根本都不应该走到这一步的。可是,问起老师和周围的同学,总有无数的借口和托词:据说他在外面搞得很好,要个学位就是个意思;他真的不喜欢这个专业,不愿意花功夫;他精神上受过刺激,不能过度要求……

总之,都是借口,我们也很少去追问这个求学位的过程:学生的职业和专业化的训练是否有可检查的系统性保证?是否有可操作的中间退出机制?是否有规范和负责任的导师的考察和考核机制?……可以说,很多都形同虚设,只是到了最后,我们要看到结果的时候,真的很不满意,很不满意,又能怎样?

 过:水货泛滥,学位贬值;

不通过:寻死觅活,压力如山;

……

讨论的结果一定是“稳定压倒一切原则”,而我们最需要的具有专业精神的职场精英们,却在这样的没有专业和原则的“圆滑”环境中,失去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徘徊在低端的重复甚至是八卦的漩涡里……

其实,古人早就说过: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可是到了今天,我们怎么就忘了呢?!连这些基本的要求我们都要妥协,还能够指望培养出来逆天的人才,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988646.html

上一篇:德国队打破魔咒的启示
下一篇:今夜我们都是CR7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27 黄永义 孟津 彭真明 李本先 张义国 姚伯元 武夷山 余昕 徐绍辉 黄玉源 梁洪泽 宁利中 蒋永华 刘立 许方杰 王桂颖 李土荣 鲍海飞 鲍博 金拓 彭美勋 徐晓 decipherer xiyouxiyou xlianggg ljxm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