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
向自己看齐 精选
2009-7-22 06:28
阅读:6442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的讨论中,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工资与人均GPA之比,究竟该向印度看齐,还是向美国看齐,讨论不出结果。向美国看齐,看不动;向印度看齐又觉得印度也算不上好榜样。杨玲网友建议别看了,搞中国特色吧。
 
但搞中国特色,也得有个依据啊?伟大领袖毛主席临终教导我们:按过去方针办。我理解就是向自己看齐,总结一下过去搞得好的时候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前30年,我国知识分子产出多,积极性高,社会又和谐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1956年。我们那时科技人员从一级教授到大学毕业生转正,共13级。工资大概是:
 
一级教授:360元/月(北京)
六级副教授:120元/月
研究生:72元/月 (带薪?)
13级技术员:53元/月(成都)
 
那时的大米,是7分钱一斤,煮好的热鸡蛋是5分钱一个(成都);鲜鸡蛋一分钱一个(贵阳)。72元养活7个人是中下的生活水平。大学学生食堂:8元/月;中学学生食堂:7元/月,城市家庭人均低于5元可以申请救济(成都)。国家收购袁大头,是一元一枚。综合这些情况,当时的RMB元约等于现在75 到100 RMB元。
 
以上数据,全凭回忆,欢迎补充、纠正。有正式资料数据,欢迎提供。
 

相关专题:谈谈教师的待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小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84-2448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