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只会垂青每天努力的人
……
瘟疫,是对于大型且具有传染力的疾病的通俗说法
“瘟,疫也。”
在中国的史料中,早已有关于“瘟疫”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就有过“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症相似…”的记载
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也说到过“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2000多年前的雅典,差点被一场瘟疫毁掉
中世纪的欧洲,一场“黑死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带走了8000多条鲜活的生命
1742年的流行性感冒,席卷了90%的东欧人
瘟疫,让人类像羊群一样死亡着,给人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天花,几乎灭绝了印第安人,可谓史上最大的种族杀
斑疹、伤寒,战争时期疯狂流行的它们成为了战争最可怕的帮凶
黑死病(鼠疫)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不知道“瘟疫”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它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就能置人于死地,短短几天造就一座空城
不知因何而起,更不知如何预防,剩下的,只有恐惧
直到他的出现,他让可怕的瘟疫现了形
他为人们揭开了瘟疫的神秘面纱
他告诉人们,瘟疫是可以被看到的,所以,也可以被消灭
他是德国著名的医生和细菌学家
是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首次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是特定疾病的病原
他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
他提出的科赫氏法则至今仍被用于疾病病原体确定的依据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他是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细菌学之父,1905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
1843年,科赫出生在德国一座名叫克劳斯塔尔的小城市里
他的父亲是一位矿工,和大山打着交道
幼年的科赫就体现出了一位开拓者的远大志向
当他的兄弟姐妹们还只知道玩泥巴的时候
他却一个人蹲在池塘边聚精会神地看一只小纸船
当焦急万分的母亲终于找到他的时候,他却指着小船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当一名水手,到大海去远航!”
天资聪颖的科赫并不是说说而已
5岁的他就是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的父亲工作很忙,母亲则忙于照顾自己的13个孩子
于是,他只能自己借助报纸学会读书,聪明而有毅力
在科赫7岁的那年,家乡的一位牧师因病去世
在牧师的追悼会上,科赫不解地问母亲,“牧师得了什么病?这种病难道就治不好吗?”
看着哑口无言的母亲,科赫也沉默了
高中毕业,科赫考入了哥廷根大学,是从弗里德里希学医
4年后,他拿到了格丁根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成绩优异的他还被评为了“优秀毕业生”
哥廷根大学
科赫毕业那年,普法战争的战火已经隐隐开始燃烧
随后他进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军医
战争结束后,他去到了波兰,在当地的一个小镇当医官
1870年,科赫婚后到东普鲁士的一个小乡村当外科医生
医生是个救死扶伤受人尊敬的职业
可让科赫无法忍受的是,当他的患者被传染病折磨甚至吞噬生命的时候,他却无能为力
没有人知道传染病的病因,更谈不上有效的治疗
科赫经常只能对患者和家属说几句安慰的话
因为他自己也不明白传染病究竟因何而起,他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科赫没有坐以待毙,他不愿意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
在那个叫沃尔施泰因的小村子里,科赫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
就是在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实验室中,科赫开始了自己关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科赫的实验室里没有什么大型的科研设备
小乡村中也没有收藏着大量文献的图书馆
他甚至也难以和其他同样研究着微生物的学者进行沟通讨论
他唯一拥有的“大型”研究工具,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显微镜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单枪匹马的科赫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只要有时间,他就将自己关在实验室中
人们不明白科赫到底在干什么,甚至有人说他得了精神病
1863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卡西米尔·达韦纳发表了一篇论文
论文中,卡西米尔提到了炭疽病可以在牛与牛之间直接传染
科赫在看到这篇论文后,更加仔细地研究了这个疾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
卡西米尔·达韦纳(Casimir Davaine)
为了研究炭疽病的起因,他整夜整夜地在实验室里待着
甚至几个星期都不迈出实验室一步,像着了魔似的废寝忘食
他的妻子终于忍受不了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离开了他
科赫与妻子
为了证明炭疽菌就是炭疽病的罪魁祸首
科赫从死于炭疽病的动物的脾脏中提取出了组织液
再将组织液接种到正常健康的小鼠身上
被接种后的小鼠很快就感染上了炭疽病
皮肤炭疽
然而,科赫对这样的实验结果并不是十分满意
他想了解从未接触动物的炭疽菌是否能引起炭疽病
因此,他提取了患了炭疽病的牛眼中的液体进行培养
科赫发现,当环境不利的时候,这些细菌会在自身内部产生圆形孢子(芽孢)
芽孢能抵御不良的环境,尤其是缺氧环境,而当周围环境恢复正常时,芽孢又成为了细菌
炭疽杆菌
科赫在纯培养条件下繁殖了数代炭疽菌
当他将这繁殖了很多代后的炭疽菌接种到小鼠身上的时候
小鼠仍然感染了炭疽病
1876年,科赫公开了他的发现
他去到了弗罗茨瓦夫,进行了3天的公开表演实验
他证明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因,首次提出了炭疽杆菌的生活史,即杆菌-芽孢-杆菌的循环
而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的芽孢,就是造成炭疽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炭疽芽孢杆菌
同时,他还提出了他对病原微生物的观点
他认为每种疾病都有特定的病原菌,而不是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所有细菌都是一个种
科赫的报告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的震动
这是人们第一次证明一种特定的细菌是引起一种特定传染病的病因
科赫的报告开启了科学家们关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的时代
发现炭疽杆菌并不是科赫事业的终结,只是他辉煌事业的一个开端
1880年,科赫应邀赴柏林工作,出任德国卫生署研究员
在这里,他终于有了良好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助手
他创造了至今还在普遍使用的经典细菌培养法——悬滴法
他用不同的染液给细菌染色,给显微镜加上了照相机
显微摄影术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清楚地看到显微镜下的世界
终结了仅凭肉眼观察、文字描述或手绘图案定义细菌而引发的争议与混乱
然而,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人们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从许多混杂在一起的细菌中分离出纯种的细菌
细菌是会活动的生物,当它们在培养液中游走的时候,是几乎不可能分离出纯种细菌了
想明白了这点的科赫知道,只有用固体的培养基才能得到纯种的细菌
他将琼脂加到了传统的肉汤培养基中,首创了琼脂肉汤固体培养基
到今天,这仍然是细菌分离的重要工具
1881年的国际医学会议上
科赫做了关于纯种细菌培养的报告和示范
当时的微生物学权威巴斯德评价道,“这是一项伟大的进展”
19世纪,肺结核被称为“白色瘟疫”,在当时的死因中占据前排
可人们无论是对死者进行病理解剖还是动物实验,都没办法找到致病菌
传统的方法在肺结核面前失去了效果,人们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当时有很多的科学家为寻找肺结核的致病菌绞尽脑汁,科赫自然也不例外
科赫意识到,特殊的感染一定是由特殊的微生物引起的
只有找到那个微生物,将其分离培养出来,才有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于是,科赫用各种染料给病灶组织进行染色
结晶紫、美蓝、伊红、刚果红…
常用的染料科赫都试了个遍,却仍然一无所获
虽然有些失落,可是科赫却没有放弃寻找合适的染料
终于,在亚甲基蓝染色后的组织中,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细菌
结核杆菌
为了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
他在柏林的各个医院中寻找因结核病致死的患者遗体
拿到了大量病灶组织的他继续着自己的实验
他将结核组织注射到各种动物体内并进行染色观察
结果让他十分兴奋
所有患上结核病的动物体内都能看到那种细菌
而健康的动物体内,完全找不到那种细菌的踪影
向来严谨的科赫并没有直接宣布自己发现了结核病的致病菌
在实验中,他给动物注射的是病灶组织提取液,不是纯净的细菌
仅凭病灶组织提取液并不能证明已经发现了结核病的致病菌
他决定,要将那种细菌分离出来
科赫将病灶组织提取液接种到了琼脂肉汤固体培养基上
小心地分离出了那种他之前没有见过的细菌
培养成纯净的菌种再注射给动物
他成功了
那种细条状的、弯曲的、被染成了蓝色的细菌在被注射入动物体内后,成功地让实验动物感染上了结核病
科赫给这种细菌起了个名字——结核杆菌
1882年3月24日,德国柏林生理学会召开
当科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的时候,全场寂静无声
没有人提出质疑,连那位一直看科赫不顺眼的欧洲医学泰斗、细胞病理学创始人微耳和也终于不再反对科赫的观点
卡尔·微耳和(Karl Virehow)
沉寂了十多秒的会场突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些科学家甚至忍不住站起来欢呼
害死了千千万万个人的“白色瘟疫”的元凶终于被找到了
从此,肺结核不再是绝症,这怎能让人不兴奋呢
《泰晤士报》很快刊发了科赫的研究成果
《纽约时报》等各大报刊也纷纷报道并发表了评论
整个世界在那个报告后都沸腾了
科赫也成为了与路易·巴斯德齐名的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与科赫
从1885年起,科赫就一直在柏林大学担任卫生学教授
成为了老师的科赫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日本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北里柴三郎就是他的学生
他旗下的门生陆续发现了白喉、伤寒、肺炎、淋病、脑炎、麻风病、破伤风、梅毒等一系列的病原体
北里柴三郎
当科赫退休后,就开始环游世界
南非、印度、爪哇…哪里有传染病流行,哪里就有科赫的身影
他发现了霍乱弧菌、提出了控制疟疾的新方法——消灭携带致病菌的昆虫
按蚊(可传播疟疾)
他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氏法则,用于建立疾病与微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到今天,这个法则仍然是确定病原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2003年流行的SARS,正是通过这个法则确定了病原体
科赫氏法则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在病株罹病部位经常可以发现可能的病原体,但不能在健康个体中找到
2、病原菌可被分离并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记录各项特征
3、纯粹培养的病原菌应该接种至与病株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并产生与病株相同的病征
4、从接种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离方法应能再分离出病原,且其特征与由原病株分离者应完全相同
1905年,科赫收到了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
为了表彰他在结核病领域的重要贡献
他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他还被授予了德国的皇冠勋章,被授予了红鹰大十字勋章(医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院士
柏林、克劳斯塔尔授予了他荣誉市民称号
海德堡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授予了他荣誉博士学位
晚年的科赫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巴登巴登温泉疗养院
在疗养院期间,他仍然心心念念他的细菌学研究
逝世前的3天,他还在普鲁士科学院进行了一场关于结核杆菌的讲座
1910年5月27日,科赫在疗养院离开了人世,终年66岁
科赫在非洲研究传染病
为了纪念他对全世界医疗研究领域开创性的贡献
德国政府设立了罗伯特·科赫奖
这个奖项,是德国医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第一次发明了细菌照相法
第一次发明了蒸汽杀菌法
第一次提出了霍乱预防法
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
第一次发现了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
科赫用他的一生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赫的签名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
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ME
欢迎关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2521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