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感觉: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2010-8-6 09:49
阅读:5770
标签:成熟, 理想主义
不久前,同多年没有音讯的大学同学又联系上了。知道他们在忙着搞聚会,我因为这段时间实在忙得无法抽身,只好望洋兴叹了。好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可以把天涯变成咫尺,让希望交流的人不论身在何处,总能利用无所不在的internet联系上。一位了解我的老同学看了我的博客对我说“你一点都没变,还是那种特理想主义的劲儿”。
哦,理想主义!想当年熄灯后八个女孩在拥挤的寝室里梦想未来,意犹未尽地继续天南地北地开“卧谈会”,理想主义者可是随手一抓一大把。如今出了校门,在生活的油盐酱醋和酸甜苦辣中滚了这些年,理想主义者大概已经成了稀有品种。同时这个词儿也似乎多了些仍然是“生活的幸运儿”,“还不那么成熟”的意思。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不是还没有成熟。追想当年的青涩,再回头看看走过来的这些年,低头仔细想一想,觉得还得承认,我仍然是个理想主义者。不过,已不再飞在幻想的天空,而是个脚踏实地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什么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对未来仍然存着梦想。相信“明天会更好”,同时也决不再抱怨生活不公平,没有给我应该有的机会。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也没有什么是谁“应该有的”。抱怨自己没有有权有钱的父母,抱怨自己的辛苦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抱怨失业率太高,而有工作的人工作负担太高报酬太低,抱怨节节上升的房价物价,日益污染的环境,枯竭的能源,抱怨自己这一代人比上一代更少拥有资源,却有更大的生活压力,抱怨世风日下,抱怨人生的游戏规则不合理。。。。这些都不能带来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好。对所有的芸芸众生,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到小小的蚂蚁,活着不容易。我们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和家庭,可是都已经取得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几十年的入场券。虽然在生活的竞争中没有完全公平而言,可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把“抱怨”和“愤愤不平”这样的词汇从自己的字典里删掉,宁可用抱怨和愤愤不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多多少少地改变一点儿不公平的地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活得更舒服快乐一点儿,让世界向自己理想的方向改变一点儿。
不再有“旁观者”心态。人在十几,二十几岁时大概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儿叛逆心态: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自己还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阶段,在家里和工作单位都还不能是说话算数的人。那时候的自己,往往喜欢说:我要是xxx, 我会怎样做。。。同时翻翻眼,撇撇嘴,对正在掌管大权的主事的人有一肚子的不屑。人到了三四十岁,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情里成了主角儿。这时候已不是由着你去当看热闹儿的旁观者了。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命运已经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冲着你扔过来。你到底是接招还是不接?由不得你犹豫和选择。这时候才明白了“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知道了当那做事的人总是比当看热闹的人来的辛苦。
在对时间的概念上,更加珍视今天。生活的路已经走了不短的一段,早已不敢像二十岁时那样把一切都许给似乎还是很遥远的未来。明白了通向未来的路始于现时现刻,对未来的期许,不论高还是低,只能靠许多个今天,一小步一小步地变成现实。
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处变不惊,也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也许是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的过程吧?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立身之地,逐渐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人,直到最后完全明白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明白了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记得当年毕业时,一位智慧极高的同学给我写过这样一句毕业留言:“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只有三种处置方式:改变它,或改变你自己,要么就干脆走开。”校园里的理想主义者刚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时,大概都会有在生活中撞得鼻青脸肿的阶段。有些人就选择了放弃理想,完全改变自己来适应生活。还有些人选择了离开。得承认,我应该曾经是属于这一群人之一,选择了海外。不过这些年下来,逐渐明白的是:除非选择结束生命来永远逃避现实,选择离开,只是改变了需要回答生活出的难题的时间和方式。一个人在生活中要面临的问题,早晚是要面临和解决的,离开只是暂时缓解,同样的问题或早或晚,换一种方式,换一个时间和地点,它还是会来的。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不会放弃理想,也不会选择逃避。他们冷静而乐观,在生活的磨砺下除去棱角和青涩,同时也用他们的些微之力改变和影响着世界,一点一点实现他们的理想。我想,这世界的进步,源自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哦,理想主义!想当年熄灯后八个女孩在拥挤的寝室里梦想未来,意犹未尽地继续天南地北地开“卧谈会”,理想主义者可是随手一抓一大把。如今出了校门,在生活的油盐酱醋和酸甜苦辣中滚了这些年,理想主义者大概已经成了稀有品种。同时这个词儿也似乎多了些仍然是“生活的幸运儿”,“还不那么成熟”的意思。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不是还没有成熟。追想当年的青涩,再回头看看走过来的这些年,低头仔细想一想,觉得还得承认,我仍然是个理想主义者。不过,已不再飞在幻想的天空,而是个脚踏实地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什么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对未来仍然存着梦想。相信“明天会更好”,同时也决不再抱怨生活不公平,没有给我应该有的机会。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也没有什么是谁“应该有的”。抱怨自己没有有权有钱的父母,抱怨自己的辛苦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抱怨失业率太高,而有工作的人工作负担太高报酬太低,抱怨节节上升的房价物价,日益污染的环境,枯竭的能源,抱怨自己这一代人比上一代更少拥有资源,却有更大的生活压力,抱怨世风日下,抱怨人生的游戏规则不合理。。。。这些都不能带来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好。对所有的芸芸众生,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到小小的蚂蚁,活着不容易。我们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和家庭,可是都已经取得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几十年的入场券。虽然在生活的竞争中没有完全公平而言,可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把“抱怨”和“愤愤不平”这样的词汇从自己的字典里删掉,宁可用抱怨和愤愤不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多多少少地改变一点儿不公平的地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活得更舒服快乐一点儿,让世界向自己理想的方向改变一点儿。
不再有“旁观者”心态。人在十几,二十几岁时大概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儿叛逆心态: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自己还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阶段,在家里和工作单位都还不能是说话算数的人。那时候的自己,往往喜欢说:我要是xxx, 我会怎样做。。。同时翻翻眼,撇撇嘴,对正在掌管大权的主事的人有一肚子的不屑。人到了三四十岁,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情里成了主角儿。这时候已不是由着你去当看热闹儿的旁观者了。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命运已经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冲着你扔过来。你到底是接招还是不接?由不得你犹豫和选择。这时候才明白了“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知道了当那做事的人总是比当看热闹的人来的辛苦。
在对时间的概念上,更加珍视今天。生活的路已经走了不短的一段,早已不敢像二十岁时那样把一切都许给似乎还是很遥远的未来。明白了通向未来的路始于现时现刻,对未来的期许,不论高还是低,只能靠许多个今天,一小步一小步地变成现实。
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处变不惊,也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也许是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的过程吧?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立身之地,逐渐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人,直到最后完全明白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明白了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记得当年毕业时,一位智慧极高的同学给我写过这样一句毕业留言:“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只有三种处置方式:改变它,或改变你自己,要么就干脆走开。”校园里的理想主义者刚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时,大概都会有在生活中撞得鼻青脸肿的阶段。有些人就选择了放弃理想,完全改变自己来适应生活。还有些人选择了离开。得承认,我应该曾经是属于这一群人之一,选择了海外。不过这些年下来,逐渐明白的是:除非选择结束生命来永远逃避现实,选择离开,只是改变了需要回答生活出的难题的时间和方式。一个人在生活中要面临的问题,早晚是要面临和解决的,离开只是暂时缓解,同样的问题或早或晚,换一种方式,换一个时间和地点,它还是会来的。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不会放弃理想,也不会选择逃避。他们冷静而乐观,在生活的磨砺下除去棱角和青涩,同时也用他们的些微之力改变和影响着世界,一点一点实现他们的理想。我想,这世界的进步,源自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齐霁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123-35044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