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不是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yandmltcdj

博文

我上大学VS.大学上我?

已有 2706 次阅读 2012-5-4 22:42 |个人分类:教学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聊天

这个题目不好,很有些哗众取宠,但是却真的是有些让我感触!最近和一个同学聊天,他说到自己的看法,突然冒出此句话,我知道这不是他的首创,我也曾在其他地方看到过,但是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感触,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听他说起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了咯噔一下的感觉的!

我过去总是做学生,没有考虑过对立面的事情,等到做了老师才发现了很多问题,现在再来做学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很多事情并不是真的那么不用思考,而是需要认真思考!

大学的扩招带来了很多问题,新办专业没有老师,“只有庙子没有和尚”!还一个劲的说这个专业就业很好,我们可以慢慢的招老师,先把摊子做大再说,最后每一届已经有了100,甚至200的学生,但是所有的硬件软件仍然不具备,甚至靠着客座教授、兼职教师还把教育部的评估过了,甚或是获得了良好的一个成绩,我只能说那个成绩并不代表任何东西和问题,而是更有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以工科为例,很多学校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培养出了工科大学生,而且门庭若市,毕业生供不应求,这现象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高校也社会的脱轨太厉害了,不是一般的脱轨了,只看名字,只看专业的名称,从来不考虑质量,招来了再说,不行就自己花大价钱再次培训,一切本科教育从头再来,在大学里只拿到了一块可以敲门的学位,却从无用处!那么这4年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又能在以后的发展中体现出什么?

我一直强调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5年后还能有后劲,不是3年以后“江郎才尽”!话说的轻松却深知做起来的艰难,科学与技术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技术都被总结为了一般科学,我们如何把科学还原到技术中去,就是工科培养的重要一点了,可是纵观横看国内大学,工科学生却都是要求SCI了,这真是有点搞笑了,工科学生不看技术,而是要来与科学一轮高低,舍本而逐末,扬短而避长!好一点的工科院校的大多教师都在重视研究生了,重视自己手里的项目了,真正给本科生上课并且上好课的情况越来越少,“教授上讲台”本是份内之事,却不得不写进评估的体系中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这不得不说明背后的悲哀了!

好友说,教授不上讲台,未来的教授在讲台上的嘛,还是不错的,言虽有理,但是不敢全部苟同,只能借以自嘲而已!教授俩字是啥意思?教和授,如果不教不授还是什么教授呢?

即使上讲台也是赶着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最后的教学质量也实在是不敢苟同!很多同学在学习之初抱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越听课越失望,最后不得不自己逃离,宁肯到图书馆自学也不去上课,最后搞得学校不得不出台政策“点名”、“签到”来约束学生上课,我一直反对“点名”、“签到”,我也点名,但是不作为成绩的参考,而是为了和大家熟识,能够叫得上自己学生的名字,这是我的标准,但是也并不是非要以我的标准看别人,但是我认为如果一个学校、一个教师到了靠着“点名”来粉饰课堂的时候,那可真是莫大的讽刺,只能代表讲的不吸引人,无法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代表软弱,而不是这个学校和教师是多么的高水平!

有人说,教师只是一部分,与学生自己也很有关系,我也深有同感,但是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任何的相关资料,学术期刊网没有,有也是一些老得不能再老得东东,纸质文档没有,全校一个学科的辅导教参资料不超过几十本,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难道让他自己买来所有的东西?不可能吧,如果学生再穷一点咋办?我们的学费里面不是有图书费吗?早就说要把教育的成本进行核算,书籍需要多少钱;设备需要多少钱,折旧怎么算;教师成本需要多少;与社会合作联系需要多少;管理教辅需要多少;房子地皮需要多少等等等等,可是我等了那么多年最后不了了之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到现在只能说是一笔糊涂帐!

学科的建设我作为学生的时候不知道是咋个回事,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为什么要上这门课,不上那门课?这些儿在工作以后更加的明了,很多学校因为师资和教学条件,只能量力而行,很多专业课都没有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但是专业的名字听起来却是一样的,我将其称作是“貌似一样”!试想我们这样能够培养出来优秀的有后劲的大学生吗?很多课程的照本宣科严重已到了很重的程度,评估时就把照本宣科太严重的老师隐形,不让上课,或者半期上完,评估时就能够隐形了!可是对学生呢?对于消费群体呢?人家说“顾客是上帝”!那在学校里面学生就是上帝了,我们又是如何对待上帝的呢?

我上大学还是大学上我这个命题太大了,不敢随意拆解,只是这句话让我心生了很多感触,记下了聊以自慰罢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3055-567144.html

上一篇:回头望!
下一篇: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六月飘零赠别
收藏 IP: 222.209.152.*|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