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120202) 精选

已有 6384 次阅读 2012-2-2 10:45 |个人分类:网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因特网, 下一代互联网

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120202)
闵应骅

    接着吴新星转载的“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一文,我也来说几句。分组交换,也就是包交换已经提出50年了。正是这种思想孕育了今天的因特网。相关的网络设备设置点估计已经达到8亿,还有差不多同样多的移动设备。因特网1990年投入商业运行,及其后续发展,WWW,P2P,VoIP, 流媒体服务及安全、隐私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关注。但是,因特网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已经坚持了30多年。Cerf and Kahn在1974年发表的原创性的文章,Cerf, v. and kahn, r. 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22, 5, 627–641,可谓经典,谁说文章没有用?全世界没有统一的认识,就不会有遍布世界的因特网。
    过去说计算机网络是为了在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终端之间传送数据,那么,今天的因特网则是以内容和信息联系人。Cisco有一个统计,说2011年因特网上的流量80%是P2P和视频。从以内容为中心的观点来看,谁发信息、谁收信息、他们在那里这些问题远没有内容重要,人们对于存储内容的服务器在哪里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内容。所以,近来一批新的网络应用出现了,譬如内容分发网络,出版订阅系统,P2P文件分享系统等都是集中关注内容的。但它们都是作为网络应用出现的,它们分散在应用层,而不是改变了网络的体系结构。
    看来,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新的体系结构应该是时候了,我们国家也安排了这样的大研究项目,希望在每一个网络节点,主要是做内容的分发和检索,而不是主机与主机之间的包交换。这种新的体系结构希望在原有的因特网基础上逐步改进,就像最早的因特网也是附加在原有的电话网上一样。然后才有光缆、宽带、移动通信和安全可信等等。
    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请求是一个内容,当然就要给各种不同的人们有兴趣的内容取一个名字,网络节点根据这个内容的名字进行搜索,然后分送给请求者。要达到此目的,问题很多,已经出现的主意也很多。譬如采用尽量而为的服务模型,允许内容请求/响应由于节点故障或移动拓扑的改变而失败,在端系统上进行恢复;用分级聚合的名字和最长的后缀去升级路由请求,以寻找该名字的内容。
    这些网络体系结构的改变也会引来一系列的问题。譬如是接收者控制,还是发送者控制,或者是动态的多路传送?网络可能不知道最终的接收者是谁,发送者是谁。内容可以用网内缓存作为数据传送单位,数据通路的反向追踪,局部请求/响应流的平衡等等。认证、存取控制、信任、追踪等技术还可以用于内容安全,拒绝服务还可以用于网络安全。
    这些变化看来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电话从人控制,到线路逻辑控制,再到电子交换机的存储程序控制,是一步一步发展来的,想一步就完成这种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国家应该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拥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但是,不能急于求成。研究是先导,要有原创性的想法才能拥有话语权,要有杰出的人才才能有话语权。否则,只能me-too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533567.html

上一篇:要那么多自动化干什么?(120201)
下一篇:派性斗争,有意思吗?(120204)
收藏 IP: 159.226.43.*| 热度|

9 程智 杨宁 苏德辰 黄富强 谢鑫 周涛 唐常杰 王芳 罗汉江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