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基础近乎为零,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几乎没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众多科研人员辛勤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才让中国科研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现在,我们有了规模庞大的科研队伍,截至2025年8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现有院士838人。2025年初发布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显示,中国现有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为32,511人,在全球占比约为27.9%,居世界首位。
我们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生物科技、5G通讯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同时,依托各领域的科技进步发展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产业。可以说中国的科研综合能力已经追赶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经济体。
高校霸榜自然指数
在2025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统计中,全球高校前10名中国内地高校占9所。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学术贡献跻身全球前十。
图片来源 https://www.nature.com/nature-index/institution-outputs/generate/all/global/academic
其中,浙江大学的学术成果以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成绩领跑,其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均跻身全球前十,生物科学贡献份额同比增长近 40%,科研质量与影响力双高,国际合作成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排名紧随浙江大学,其物理学和化学领域更是双双排名全球高校第二。
自然指数通过论文数量和质量衡量高校科研产出,这份被称作“学术界奥运会奖牌榜”的榜单,统计了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等145种顶尖期刊上的论文贡献。最新排名显示了中国高校在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进步。这些高校不仅在国内引领科研创新,更在全球学术界展现了中国的智慧力量。这种影响力的飞跃,得益于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突破,例如:
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抗抑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被国际顶刊《自然》杂志以两篇研究长文同期刊发。航空航天学院交叉力学中心团队领衔的仿生软体智能机器鱼研究,登上《自然》封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在在顶刊《自然》发表了有关星地量子通信的最新重磅成果,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微纳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北京大学药学院与合作者在《科学》上发表了文章,报道了该团队在碳碳键断裂转化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物理学院在石墨烯量子点体系首次提出并实现人造原子的轨道杂化,为人造物质开辟了一条途径,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
癌症研究跃居世界首位
随着癌症成为全球主要致死病因,癌症研究也成为生物科学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今年4月发布的 “2025自然指数-癌症”显示,2024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位居第一的高质量癌症研究产出国家,其份额(Share)指标为2614.52。美国在该年的份额为2481.71。
图片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154-4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癌症研究领域中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直到2023年至2024年,中国癌症研究产出增加了19%,远高于美国的5%增长率,成为该领域排名第一的国家。
自然指数高级编辑Bec Crew说:“中国已成为癌症研究方面上升最快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坚实合作、开展临床试验能力的快速增加,是助力中国在该领域形成实力的两个因素。”
基础学科持续引领
近年来,中国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领域都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和创新突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不仅推动了学科自身的发展,也为航空航天、新能源、尖端医疗、新型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航空航天领域,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在深海探测领域,“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在疾病治疗上,基因编辑技术崭露头角,科学家利用 CRISPR - Cas9 等基因编辑工具,对一些遗传性疾病开展临床试验,为攻克疑难病症带来新希望。在通信领域,5G技术广泛应用,不仅带来高速网络,还赋能工业互联网,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全球通信技术变革。
致敬中国科研力量,向中国科研人献礼
中国科研的辉煌成就,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他们用青春和智慧,在人类认知的前沿不断开拓,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着力量。
理文编辑深知,科研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从确定方向到实验设计,从数据收集到结果分析,从论文撰写到成果发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都凝聚着科研人的心血与汗水。
作为科研路上的同行者,理文卓越科研引领服务,聚集全球专家团队,始终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持续服务,顺利投稿:遵守学术伦理与期刊规范,全程科研支持不止于投稿。
投稿无忧,超越期待:简化沟通过程,附加增值服务,让超越预期的发表成为可能。
专项服务,专属体验:4人「专属服务团队」 全程陪伴解决科研过程中每一个问题。
全新技术,全程护航:先进技术工具提高效率,专家团队审核确保质量,让每一个科研洞察都精准可靠。
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https://www.gov.cn/test/2005-09/23/content_69616.htm
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科技事业发展综述_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831.htm
全体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 https://casad.cas.cn/ysxx2022/ysmd/qtys/
《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发布 https://news.sohu.com/a/851536424_121385753
Nature index https://www.nature.com/nature-index/institution-outputs/generate/all/global/academic
China overtakes the United States in cancer research outpu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154-4
中国又在一新领域跃升全球首位 https://mp.weixin.qq.com/s/jmTf7KpsU1l9AhICTP5AXQ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理文编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8924-150042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