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润色专家|理文编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nbianji 英语母语专家助您成功发表

博文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申请量创历史新高

已有 1243 次阅读 2025-8-28 16:46 |个人分类:理文编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8月27日,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称“国自然基金”)评审结果公布。今年基金委接收的项目申请创历史新高,共接收433,426项。最终资助10类项目共计53,159项,资助率约为12.3%,相比2024年12.95%的资助率,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微信截图_17563609162414.png

图片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

 

国自然基金作为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其政策调整与资助趋势直接反映了科研生态的变化方向。值此2025年国自然基金评审结果揭晓之时,本文回顾了2022-2024年的资助数据变化。

 

近年来,国自然基金的申请量在持续上升,特别是2024年政策调整,取消了面上项目“申二停一”(连续两年申请未获资助则暂停一年申报)的限制后,直接导致申请量显著增长。2024年项目申请量为384,564项,较2023年同期增加80,231项,增幅达26.36%,与2023年3.38%的增幅相比大幅增加。 

企业微信截图_17562819563158.png

2022-2024年国自然基金项目申请情况(按项目类型统计)

 

按项目管理部门统计,近年来医学科学部的申请量皆排在第一位,到2024年更是突破十万项大关,达到113,700 项,占比29.57%,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则一直稳居第二、 第三位。

 

国自然 (1).png

2022-2024年国自然基金项目申请前五名(按项目管理部门统计)

注:2024年“国际合作局”职能调整为“国际科研资助部”

 

可见,医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资源分配压力。虽然不能单从论文来评判科研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申请国自然基金时,已有的科研成果仍然是获得资助的一个重要资本。国自然评审通常会通过论文来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承担科学研究项目的能力,以此决定是否提供资助。因此,将研究成果高效地转化为高质量的期刊论文,是科研人员提升基金申请成功率的关键。

  

理文编辑创立至今,已累计帮助33万+篇来自中国作者的科研论文成功发表在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因此,我们深知科研作者遇到的挑战:有丰富的研究数据和创新的研究结果,但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可能写完初稿后就没有时间去尽快优化稿件、挑选期刊、准备投稿材料等,进而导致研究成果无法及时发表,进一步影响了基金申请和职称评定。

 

理文编辑全新推出的理文卓越科研引领服务,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过程中的问题。由匹配领域的科研专家、专业学术编辑、发表策略顾问和资深客服顾问组成的4人专属团队,为您提供全流程、全天候、全透明的科研支持服务:

  • 从科研成果输出、发表策略制定到稿件深度优化

  • 从文献精修到可视化摘要

  • 从投稿材料准备到审稿意见响应

 

在科研成果产出的每个阶段为科研作者提供专家支持,助力高效顺利发表。

 

理文卓越科研引领服务,

最快4周交付成果,发表快人一步

5.png

 

此服务广受理文编辑用户的好评,欢迎扫描二维码,联系专属资深作者服务顾问,了解服务详情。

 

企业微信截图_17561806909518.png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EB/OL]. (2025-08-27)[2025-08-28].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5464.htm.

[2]杨好好,郝红全,赵英弘,等.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与受理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23, 37(5):860-864.

[3]杨好好,郝红全,赵英弘,等.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与受理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 2024, 38(3):526-53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8924-1499468.html

上一篇:他们是如何解决发表难题的?
下一篇:IF最高7.3!医学、农林科学、社会学领域的文章成功发表!
收藏 IP: 221.221.136.*|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1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