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在英国,我写过一首预言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641803.html):2009年到2016年是第3次危机时期,中国能否在未来走向创新型国家,就在于新的体制改革。
1994年我提出的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在中国尽管863计划纳入过指南,也有相关大学研究机构开展了研究;但是,至今仍然是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和投资商在投入研发。
一个科学研究课题,一个产业开发项目,越是重大前沿科学和关键的尖端技术,就越是需要持续的投入研究与开发,绝不是论文、专利的数量,也不是影响因子等能够衡量。
一个课题是一个完整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其中,可能产生少数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却可能形成一系列相关普通论文和一系列维护最终产品产权的专利。
然而,如果以影响因子和数量衡量,就必然导致时常更换课题、更换项目;因为,热门领域和时新产品,往往是处于高影响因子和数量增长时期,然而,却已经是过了创造和创新的时期,也就是必然导致学术思维滞后和产业发展跟风,从而,形成人才拥挤和投入重复现象。
因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型策略,必须是以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社会的实际考察为依据,进行系统化的体制改革。
另外,我从来就没有申请过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经费。
参见 - 863和973计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2228-838643.html )。
-(社会实践与考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