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已经177年了,如何实现科技强国之路?
19世纪及之前的思维是线性或单因素思维,20世纪之后的科学革命是系统(生物和工程)或场(物理和心理)的思维,也就是说一项政策的设立与实施 - 必须是通过一个制度化程序,或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模式。
大学-基金会-期刊是三个不同机构,只有一个系统工程的改革,才能使得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奖励制度归正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 即,A知识的产出与B知识的转化。
A与B完全是不同的途径,比如,A科学最初起源于富人的爱好,之后则是纳税方式提供基金支持职业研究者,B技术则是通过发明的知识产权获得财富 - 比如,爱迪生、贝尔,乃至乔布斯-比尔盖子-扎克伯格-马斯克等,不能把A与B都通过划归为A的模式,而把A统统划归为期刊因子。
学术和商业无国界,走向国际化接轨 - 即,实际上的A国际学术管理是综合评估(学术贡献、科学发现与期刊因子、社会效益等)和B产业发展是创新(innovation-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技术、新模式等)驱动机制,也就是说并非是单一因素(比如IF)决定论,才能导向科学和技术的本来目标。
而且,引用文献也非常重要- 引用了之前的论文或与之直接相关的论文,从而获得在学术传承与发展的谱系合法原则;因而,关键就是教育-科研-产业及其相互关系管理的系统工程。
附、奖励制度
从根源上奖励 - 知识的发现与知识的转化,不仅可以导致大量的CNS论文,以及创立期刊品牌,而且,可以最终实现诺奖的常态化,比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的管理机制,就是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或经济实力的崛起等。
要弄清楚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曲折或钱学森之问,必须弄清楚影响文化-体制演化过程的内在因素 - 尤其是多神论的等级偶像崇拜及其相对应的等级商业模式。
-(2017年网络日记/随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