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

博文

#荐书#《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

已有 2312 次阅读 2012-12-18 00:12 |个人分类:不一样的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千度的淬煉  四分之一世紀的考驗
  從膠卷鏡頭  到礦石焰火
  光與熱的精粹交會
  燒熔出永恆的藝術人生

  25年 琉璃不死的力量
  最瑩透的永恆

  「夢想」,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完成夢想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來滋養。

  從過去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產業歷程來看,或許電影可以說是最早創造出文創「烈士」的領域。也許這麼來看,楊惠姍與張毅—琉璃工房的兩位創立者出身於台灣電影藝術,令人一點也不意外,同樣懷抱夢想與創意,同樣緊握著堅持下去的信念,也許就是電影人那骨子裡的理想與傻勁,琉璃工房有了今天的規模。

  對同行或對琉璃工房熟稔的友人,看到那股不設停損點、持續前進的勇氣,都會捏把冷汗;不以功能設限創意,而從對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養份-琉璃工房「有益人心」的理念,來引領新作品的發展與創作。光是這兩點,也許琉璃工房的所謂文創經驗,就足以讓人深刻思索。

  然而,就如同「創意」本身暗示的不易「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的所謂「成功formula」也不會是單選題答案;過去的出版、表演藝術、電影廣告、工業設計…等等領域存在多年(甚至可說自人類出現以來就存在),也不斷地尋找得以挑戰自己、甚至持續發光發亮的方式。如此來看,張毅在本書首度提供的,談不上商業模式,無關key successful factor,更多的是,一個工藝團體二十五年來,為他們相信之事所作努力的真實分享。

作者簡介

張毅

  1951生於台灣台北,琉璃工房創意總監與執行長。

  十九歲即成為當代倍受矚目的短篇小說作家,其作品兩度評為年度最佳著作。世界新聞學院畢業後,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其所執導的《我這樣過了一生》,為他贏得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而他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我的愛》,則被美國紐約綜藝雜誌年鑑選為台灣電影百年(1895-1995)十大傑出電影之一。

  1987年,張毅決定放下如日中天的電影事業,與楊惠姍共同創立中國第一個琉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開創新的可能與方向。張毅的設計不僅強調現代藝術的創作基本概念,且涵蓋強烈傳統思維,其中包含蘊藏於中國倫理及宇宙概念的古老圖騰,創作之中深見民族情感,成為中國琉璃的先驅。

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

以上内容转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128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797-643783.html

上一篇:#荐书#《人體的彩虹:見證科學底下的經絡奧祕》
下一篇:#薦書#《獨舞:飛躍成功的不敗信念》
收藏 IP: 202.125.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