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说13
2012-10-23 11:42
阅读:2601
标签:阿金
做好份內之事,就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到了份外,即使再抱怨、批判、评论、挖苦、讽刺、惊诧,也幾乎都無濟於事。這裡的份內、份外的定義很難下,但它與個人能力有關係。例如不满现在的某件事情,大多數人只是抱怨、批判、评论、挖苦、讽刺、惊诧,可這對他們來說幾乎是份外之事:他們還沒有改變它的能力,說得難聽點,沒有資格。說得更難聽一點,一只小螞蟻,即使終身在那裡抱怨、批判、评论、挖苦、讽刺、惊诧某件事,於這個世界又有什麼分別呢?別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真覺得某件事需要改變,那就先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使這件事成為自己的份內之事,具備資格,然後再試圖促成改變。
做任何事情,都要不仅敢跳出来,还要敢跳回去,甚至來來回回地跳進跳出幾個回合,才敢說對一件事情有所體悟。人生之事,大抵如此。但很多人,終其一生,連一次都沒敢跳出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很多事情,要拉長了看,1年、10年、甚至50年之後往回看,哪件事需要做,哪件事不需要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1年、10年、甚至50年之後,誰在乎你,你又在乎什麼?當你活到100歲,當現在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几乎都沒有的了時候,支撐自己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麼?這一輩子的意義又是什麼?
這個世界終究是人做成的。說因為某些形勢而做某事,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某些人而做某事。但在大的問題上,不要讓那些對自己的生命都還在迷茫的人,去決定你的生命。不論他年齡多大,也不論他取得什麼樣的成功,也不論他對你的影響、制約力多大。在生命的重要關口的選擇,一定不要為任何人妥協。也許你為了這些人,放棄了對自己生命的某些堅持,而到頭來,即使這些人認識到他們錯了,也都於事無補了。
很多人過了三十歲,就沒有老師了。
作出改变的,往往不是那些抱怨的人。而是那些把问题当作自己的责任,几乎不做任何批评、抗议,而只是淡淡地说“让我来做一下试试吧”的人。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任何问题的原因都在自己。
打个比喻,如自己的家乡不好,很多人因此跑到了更好的地方,然后开始批判自己的家乡不好之处。这些人“只屑于”做动嘴的事,至于谁去真正动手改变这些不的地方,则是别人的事了。
体制的背后是人性,真正的革命与改革在于教育。
兩個人到了八十歲,到了幾乎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所有發生的事情對自己都沒意義的時候,到了兩個人都皮包骨頭幾乎被所有人嫌棄的時候,到了兩個人各自生命中重要的人(父母、朋友)幾乎都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的時候,到了兩個人除了牽手几乎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的時候,你希望身邊的他/她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金融、投行、諮詢、發改委、創業、甚至包括培訓、流浪者、遁世者、冒险者、旅行家、公益、freelancer等等光鮮的career,如果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追求這些,當然無可厚非;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今生到底该做什么,而認為依照自己的能力,理應追求這些最好的career,否則便心不甘。
“炯炯有神的死鱼眼”:炯炯有神是指奋斗力、战斗力、竞争力强,并挺“成功”;“死鱼眼”是指无生气,是指其实在内心深处,他/她是不认同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虽然在别人问起时,或是写自荐、面试等时候,讲得一套套的)。从小了讲,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工资、赚的钱最终是从谁的腰包里出的,而自己又是以什么作为交换的、是不是拿的心安理得;从大了讲,根本不知道这一生为何而生,莫名其妙、无可奈何。更可怜的是,大多数人的动力甚至只是:我不能比别人差(世俗、别人标准),我不服输,我不能让别人比我好,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过得很差,等等。以压力、欲望作为动力,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赶驴的方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房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797-625339.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