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ingkx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lingkxw

博文

3-1补充资料 回忆:探索地球大规模陨击遗迹的部分经历

已有 1640 次阅读 2018-3-10 00:03 |个人分类:地壳形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陨击坑, 生命起源, 地壳形成

    

(原作分享)

 

感谢科学之神的眷顾!

探索地球大规模陨击遗迹的部分经历

 

陆 玲

 

发现和探索地球大规模陨击遗迹分布的过程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经历,它充满了自然新发现的奇妙和令人振奋的感觉。

 

2005年春以来,本人经常在深圳、惠州和广州等地往返。乘车时常常看到美丽的环形山和满山遍野的石蛋在眼前掠过。经过深圳石岩、广洲东郊等地还看到人们在热火朝天地开山挖土开采石蛋,这时我就有点心急了,很想告诉他们,请你们停一停啊,把这个“地质博物馆”留下来吧……一个被抛进冷宫十一年的“三个环形山之迷”又开始把自己包绕久久难以释怀——

 

19949月的某一天我在整理资料,偶尔看到《广州交通游览图》上的珠三角遥感地形图,在靠珠江出海口的东侧,赫然显示着三个清晰的椭圆形大圆圈——环形山,其中一个环形山地貌的显像比较精致完整,环形山中间还有一丛小山,而且小山的造型和爆炸引起的反弹岩层形态相似。是谁,在珠三角大地上画了这三个美丽的大圆圈呢?是地球内营力还是外营力?它们不是火山口便是陨击坑吧?当时就咨询了一位身边的地理学“专家”——他是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理学学士。他很肯定地说,“是陨石坑。”我感觉太奇妙了,太不可思义了。他认为很正常,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还给我做了一些专业方面的解释:如,为什么这个坑的椭圆型是东西走向的,为什么它的中心有一丛小山,还提到中心区西丽等地的一些地质情况等等。在他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地貌现象,我却很奇怪:我们长期在环形山所在地深圳市生活,怎么就没听说过这件事呢?他也说没有听说过此事,我执意要查清楚它的方位和面积向有关部门报告。于是,在他的协助下,我把有关资料简单手写立即传真给了本市一个政府地质部门和我们国家最权威的一个天文研究单位,汇报了这个情况。但久没下文!可能他们认为我太大惊小怪了,根本没那回事;也可能我是“狗抓老鼠”——汇报是多余的,他们早就知道了。(对了,我是1958年生的。真的属“狗”,就是“爱抓老鼠”呵!呵!)从那以后,我也知趣了,只好不再提那件事,十多年过去了,也几乎把它们忘了。

 

此时自己一坐车就看到环形山,就想起“三个环形山之谜”,不观察不思考也不行了。索性一出门就把地图带在身上,边观察地貌,边分析综合各种相关的信息,包括不同地图的显像、山的造型、岩层的特征、特异矿等等。结果不仅发现它们是一组“陨击坑”!而且发现了更多的陨击坑。还看到广东省的惠州、珠海、肇庆、四会、韶关等地以及香港、福建省、江西省等地也有类似的情况。后来,在互联网上了解到埃及去年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陨击坑群……我猜测,华南和那里基本是同纬度地区,是否同属一个系列的陨击事件?那么,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情况又如何?……在编写《幼儿科学综合课程》时,我曾看到北美洲南部的墨西哥湾海边布满了圆弧,好像被陨石“处理”过了……这些美妙的联想令人很振奋,9月份写了网文《是谁,在珠三角大地上画了这三个美丽的大圆圈?》挂在互联网上,又传真给了某报社。还好,有记者感兴趣见了我,我们见面的地点就在龙华镇,属陨石坑的中心区。我在车站的立体地图上也看到了那美丽的环形山,出了站门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山景!可他告诉我说,报纸不能登没经过专家论证的“发现”。

 

我只好把以上的文章给了部分亲人和朋友分享,也发给了一些专家。非专业的人说:像科学幻想,专家们既不反对也不肯定。我猜也许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很难表态吧?真正从事专业研究陨击坑的人很少的吧?我也不便为难他们了,没有追问下去。这时一位著名的生态学家好朋友给了我有保留的鼓励。他说,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你依然保持着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对学术执着的追求很难得。他还提到江西也有一些特异元素分布的情况……但是,没有研究经费,研究前景不够确定,当业余爱好尚可。

 

从我注意这个400多平方公里的陨击坑时算起,它们摆在那里十年多了,也许再过十多年也没有人去注意它们。这里是经济发达地区,到处都在“三通一平”搞建设,人们发挥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不止,这些山却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总有一天要被挖平的呀。我不把这“谜”底揭开怎能甘心呢?于是,我想到学术会议上找专家讨论。一想,机会就来了。在互联网上我发现了当年1217-18日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城市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的消息,会的议题和地点刚好都很合适。我报了名,交了论文提纲,被接纳了。会议还根据我的请求,全免了我的会费等费用,为我这个民间学者开了绿灯,并安排了在1217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20分钟的口头报告时间。

 

我带着论文《环形山地貌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思考》做了一个发言。我的发言效果好像讲科学幻想,大家挺感兴趣的,但我说完后讨论的时间很少了,主持人说只能让一位专家提问。一位来自我母校的专家起来发言,他没有提问,用了有关专家经多年研究的“定论”反证我的观点是错的,他的意思是环形地貌是很普遍的现象,成因有很多种……我当时才知道,环形地貌是普遍的,也才知道有那么多种成因呢。他讲完后,我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自己该如何解释,很本能地表示叹息并表示欢迎批评……回到位子上才回过神来:我的母校地理学的学术声誉过去在全国地理学界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对华南地区各种地貌成因的“定论”无疑是权威……以我的专业水平要说服他们谈何容易!可他的发言给我送来了喜讯:我的工作是创新的探索!也完善着我的推想,我要思考环形地貌与陨击坑的异同之处在什么地方?我想向这位专家致谢但他已经离场了。会下许多专家和我讨论,认为我的观点是有价值的,推理也有一定道理,甚至说就算是科学幻想也是很值得提出来的。有人说,“是啊,为什么月亮有那么多陨石坑,地球就那么罕见呢?值得怀疑。”还有一位在全国地理学界知名的专家开玩笑说:“希望有一天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看到你的好消息。”会上还遇到了一位大学地理学院的院长,他热情地推荐我接触可能对我的研究感兴趣的专家,还给了名字和电话……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我总的感觉和专家们讨论收获是很多的。

 

也许是我太好奇,也太执着了,分歧越大越想弄清楚,而我越研究越是越感觉到陨击坑的魅力。既然中国华南地理学界已经有了定论,一下子难以理解接受我的想法,我的论据也还不能够说服他们。那么,我该找找国际上的专家,看看他们的反应。我分析了埃及和美国都有与华南相似的地貌情况,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大陨石从天上掉了下来,不管发生在哪一国土地上都是地球上的大事情,估计他们会感兴趣的。于是,就寻找参加在美国南部近期举行的有关学术会议的机会,想把论文发给他们。念头一出,信息也有了:一位专家朋友说明年春(2006年)美国南部有一个会。20051221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为了准备资料,特别是找到有关埃及和美国同纬度的地貌资料,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和查阅了一幅卫星拍摄的世界地貌图。不看则已,一看惊呆了!哇,原来全世界都布满了大圆圈,最显眼的一个把中国西部圈了起来!!!

 

以前也常看世界地形图,怎么没有看见过这些大圆圈呢?中国地形不是“三级阶梯”东低西高吗?今天好象有了“特异功能”,第一次看到中国西部赫然显示了一个极其巨大的环形山!占三分之一的国土呀!再放眼世界认真仔细地分辨,地球的表面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环状构造地貌。我想起了景观生态学会议上那专家的话,“为什么月亮有那么多陨石坑,地球就那么罕见呢?值得怀疑。”直觉告诉我:“这些是都是陨击坑!”火山?辐射区有这么大,这么圆吗?相应的火山熔岩流到了那里呢?地陷?除了几个盆地以外,整个地面是隆起的,环形山也几乎都隆起。

 

这张就是令我无比震惊的世界地图:大地母亲陨痕累累,让人多么心痛!

因为这里放不下全图,只选用了局部。科学家老师们、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吗?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到西部的巨大环形山系——陨击坑么?看到非洲高原环形的陨痕交叠的沙漠么?看到中东扭曲的环形地貌么?还看到整个陆地和海洋上各种各样的环形构造么?——如果您看到的话,就一起把真相说出来吧!

 

 

世界卫星遥感地图(局部)http://fgp.51.net/

 

我做研究一直遵循“宇宙物质运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地心吸引力应该更大,月球和地球那么近没有理由遭受陨击的机率反而是小了,而且小那么多!后来认真地查阅分析了许多有关专业资料,特别是胡中为老师的《行星学导论》,其中关于陨击机制的论述和太阳系类地天体的陨击坑普遍分布情况等等,我肯定地认为它们真的是“陨击坑”!因为读到了“陨击成矿”一词,我就联想起地球上的矿带:莫非是陨击成矿?我立即核对了地球上最著名的矿带分布情况,它们也呈现与环形地貌相吻合的环状,便知道自己的推理是正确的。对于矿带的成因,我想了解专业书里是怎样认为的,特地去广州科技专卖书店买来了《煤化学》一书。这是专业教材,理论上够权威了。我一翻阅就都明白了,它里面的推测和误会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地球上的煤矿基本上是陨击成矿而来的,其他沉积矿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于是,我就大胆地写了关于“陨击成矿机制”的部分新的推理。我忘记了自己根本就不是地理专业的专家,却总是提出与专业教材不一样的观点。多不自量力呀!

 

我还想,地图是公开的资料人人都看得到的,为什么别人看不见它们呢?或者看见了不这样认为呢?我该怎样说服他们呢?联想到在深圳学术会议上的情景,我知道自己要说服的不仅是华南地理学界几位写《广东地理志》的老先生,而是全世界的整个学术界!多难呀!可是我感到更加有底气了,因为不仅有华南的陨击坑,而且还有全世界的陨击坑、矿带、裂带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它们都在支持我……我想起了刚刚编进了《幼儿科学综合课程》的寓言《皇帝的新衣》,内心里就像那个讲出皇帝没有穿衣的孩子一样——说出真相的时候没有一丁点儿顾虑。现在有了互联网,学术交流的平台无限大,我工作是道义的,观点是有依据的……地球大规模陨击遗迹分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我去探索,各学科已经为证明这些环状构造的地貌是陨击坑、都从正面和反面等多个角度提供了比较有力的论据,只要把有关的研究资料综合起来就可以初步讲明白这件事了,于是提笔写了有关的研究报告。虽然,它只是初步的综合与分析,肯定有很多疏忽和表述不当甚至错误的地方,我期待读者特别是专家读者多多批评指正。可我相信,经过整合多学科的理论,关于地球上大规模陨击遗迹的科学推想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对于这么有前途、有价值的研究,科学界也一定会感兴趣和支持的。这些都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振奋的发现呀!那一段时间,常常随着研究进展有新的发现,为自己的新发现感觉到无比骄傲,很陶醉!!!我更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小胜利,是现代科学的、很多人的大胜利!我禁不住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分享着这些信息。他们几乎都是除了表扬我的想象力以外,认为非自己的专业所能判断推理的正确与否的,有的担心我走火入魔,情绪失控,希望我能从幻想中快快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我的幻想和理想,不安分和执着的性格决定了我的人生“运程”是在现实的世界里充满了波折。我的科研兴趣跟“升职”、“评职称”、“分房子”、“长工资”都没有关系,甚至还要加倍付出。没有相应的利益保障、缺乏合适的平台、甚至不知道研究的前景——学术界是否能理解和支持?能否被社会所用?这么多人不能理解,还要让亲人和朋友操心、担心……这就是我的现实?但是,我更知道,不管我过去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如今一切都值了!

 

啊,我遗憾自己还不是基督教徒,但我深深感觉到了:上帝,您是公平的!当您知道我失去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和少数人的世界的时候,就慷慨地给了我一个多么大的、还让我和无数人分享的新世界!我知足了!太感谢您了!阿们!;我也遗憾自己还不是佛教徒,我们都将有机会再次“轮回”!我多么甘愿重新这样活一遍!阿弥陀佛!我感激诸位众神都爱我、助我、让我的思想没有边缘,知道那么多;让我的生命与世界融合,感受着生命的永恒!因为教义都已经有了规定:每个教徒只能信仰一个“神”。那么,就请你们理解、也成全我吧,让我信仰“科学之神”!

 

你们问“科学之神”在哪里?他在社会现实和理想中、他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表现出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生态运动规律的统一性。我们的现实和理想也都是天堂和地狱同在的地方!在我们的“教义”里,天堂是“生态平衡”,地狱是“生态失衡”。“科学之神”将更有效地引领着我们去实现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的平衡。这样说,你们可以理解吧?

 

2007年2月27日 6:24

来源:http://science.mblogger.cn/luling2007/posts/16819.aspx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3d8a50100onf4.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61739-1103136.html

上一篇:3-3 应征科技难题:广义生态学原理研究
下一篇:3-1补充资料:陆玲与地球景观生态陨击成因相关的研究论文报告...
收藏 IP: 113.71.138.*| 热度|

1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