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集中批阅了准研二学生的课程论文。我要求学生写的是实证研究论文,也就是要提出研究假设,然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验证或证伪假设;同时要求她们用英语写作,一方面有利于她们今后把论文直接投稿至国际学术期刊,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她们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我给每一位认真写作的研究生论文都做了细致的批注,并在邮件正文把每位学生的问题集中反馈了一下。在批阅的过程中,我自己收获不少,因为我遇到不太熟悉的领域,我都会自己查阅文献,然后给学生推荐和她们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这或许就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我在批阅论文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心得,希望今后选我课的研究生或看到此博文的研究生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脱节。很多同学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说,很多同学提的研究假设并没有很强的文献或理论依据,更没有因此通过做研究增加某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许就是因为我课上提到了一些计量指标,同学们觉得挺有用,就在自己喜欢的研究对象上用一下。总而言之,就是文献读的还很不够,我给很多同学的建议是:You should ground your present study in the existing body of literature。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不紧密。部分同学文献综述确实还不错,但和研究假设的紧密性并不强,比如,研究问题中提到了变量A和变量B是否会对变量C产生影响,但文献综述里并没有提及变量B对变量C的潜在影响,仅提到了变量A。这就是逻辑不严谨的表现。
3. 对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不够透彻。部分同学在统计检验的时候,发现无法进行诸如方差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脑海中还没有“变量”思维和“观测值”的概念(我在今后的课程中,争取用更多公开的数据集,结合具体的研究问题给学生讲解,这样或许效果会更好)。同时,有些学生似乎尝试用gpt来辅助统计结果的解读,但其实应该在学习了统计教科书后,再去寻求gpt的帮助。我的感受是,教科书是相对比较靠谱的。
4. 论文写作能力匮乏。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写论文,比如,误把引言或文献综述部分写作当作学术史梳理,区分不清引言部分的gap和文献综述部分的gap的区别,讨论部分的文献和文献综述部分的文献并没有相呼应,引言部分几乎没有文献引用,讨论部分没有理论升华、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等等。这些内容虽然其他任课老师可能都讲了,但似乎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写作,然后老师给反馈,自己才能真正领悟。这也是为什么我坚持给学生反馈的原因。
我也多次和研究生强调,即便未来不做科学研究,但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比如经过学术训练的研究生在做决策方面会更谨慎、严谨,会多方位思考问题,而不会鲁莽下结论。即便以后去企业工作,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的批判性文献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很多单位需要的技能。Nature在2021年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了博士生的很多“硬核”技能在学术圈外也适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756-0
最后,希望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培养能越来越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钱家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58329-145006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