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
曹雪涛院士论著被引用情况(国内文献)
2011-5-13 13:27
阅读:4073
标签:style
全部文献见:http://www.alljournals.cn/search.aspx?q=%e6%9b%b9%e9%9b%aa%e6%b6%9b&encoding=utf8&prev_q=%e6%9b%b9%e9%9b%aa%e6%b6%9b&field=author_name&orderby=referenced
 
 
1.  树突状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2
   曹雪涛《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3):167-168
   树突状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雪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上海200433)作者简介:雪涛,男,34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肿瘤    相似文献

2.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4
   朱学军  曹雪涛《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7,4(4):302-306
   树突状细胞(D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及T细胞依赖性抗体生成中起重要作用,骨髓及外周血的CD34造血前体细胞在GM-CSF和TNF-α的作用下,可在体外分化发育,生成树突状细胞.本研究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100ng/ml hGM-CSF、500U/ml hIL-4,体外培养1周后,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其高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B7-1和CD40,能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培养条件以应用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为最佳;单独应用hGM-CSF只能生成巨噬细胞;在培养末期加入TNFα可促进DC进一步成熟.本研究为DC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bcl-2,bax与肿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杨连君  曹雪涛  于益芝《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10(3):232-234
   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胞不仅发生了异常增殖,更重要的是其发生凋亡的能力和倾向降低了。bcl?2家族在细胞凋亡调控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细胞凋亡研究的热点之一。bcl?2家族分为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蛋白两大类。bcl?2和bax分别是Bcl?2家族中最主要的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蛋白。在多数肿瘤中,bcl?2表达水平升高,而bax表达下降。上调bcl?2或下调bax能抑制多种因素诱导的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反之,下调bcl?2或上调bax则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的bcl?2/bax表达比例与其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作者综述了bcl?2和bax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肝动脉插管注射重组腺病毒治疗大鼠转移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郝强  田建明  曹雪涛《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0):666-669
   目的 观察经动脉插管导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重级腺病毒对转移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293细胞扩增人TNF-α(以下简称TNF)和IL-2重组腺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取大鼠乳腺癌细胞株(W转染至肝脏的茶瘤大鼠动物模型,经肝固有动脉分别注秒同剂量的重组组腺病毒,首先确定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基因的最适用量;然后分为hTNF组,人IL-2(hIL-2)组    相似文献

5.  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白介素6基因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
   曹雪涛  章卫平《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1):8-12
   通过研究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L-6基因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分泌IL-6成纤维细胞克隆体内移植后,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2和IFN-r产生水平以及NK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当与IL-2合用时,对NK和LAK活性的增强作用更加明显,表明成纤维细胞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望为肿瘤生物治疗、造血功能重建等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融合后的瘤苗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章卫平  曹雪涛《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39-42
   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分离DC,用重组腺病毒载体进行GM-CSF基因修饰,再与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抗Ia抗体磁珠阳性选择和贴壁培养富集融合细胞。结果经灭活的、由GM-CSF基因修饰的DC与B16.F10融合的FD-GM能在体内诱导出更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抵抗野生型B16.F10细胞的再次攻击,使经治疗的肺转移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肺转移结节显著减少。结论肿瘤细胞与GM-CSF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融合后进行体内免疫,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可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曹雪涛《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5,2(3):175-181
   细胞因子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热门课题.本文分四部分内容介绍了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及其信号传导分子机制,新型细胞因子的研制、细胞因子疗法的适应症和应用途径.其中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因子研究中的应用.例如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对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研究的推动作用,对已有细胞因子进行结构改良或通过基因融合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但活性更佳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等。最后对目前细胞因子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IL-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孙黎飞  曹雪涛  田野苹《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0,7(1):21-24
   目的:观察用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rt-2,IL-2)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树太细胞(dendritic cells,DC)后,DC表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变化及DC体内免疫后,小鼠体内主要脏器中IL-2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抗原提呈微环境的改善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DC培养上清和小鼠血清及脏器中IL-2的含量,用RT-PCR方法检测DC中IL-2,IFN-γ,IL-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热点及其与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曹雪涛《中华医学杂志》,1999,79(3):163-16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DC研究倍受重视。90年代以来,人们在体外大量扩增DC成功之后,克服了以往由于DC在组织中含量很少、难以获取的困难,使DC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正昕  张明徽  李楠  王元和  王强  曹雪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3):264-26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消化胃癌组织,分离细胞后进行免疫组化S-100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研究15例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并通过RT-PCR技术分析了IL-10、VEGF和TGF-β1等免疫抑制因子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DC的数量少,而且其表面分子如MHC 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1和粘附分子ICAM-1等呈低表达或不表达,DC的数量及其表面分子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期负相关.免疫抑制因子IL-10、VEGF和TGF-β1在胃癌细胞中有高水平的表达.结论:提示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及表面分子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44372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