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ASCO推荐2010年癌症临床53项进展

已有 2861 次阅读 2010-11-29 14:45 |个人分类:肿瘤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癌症, 进展, 临床, 2010年, ASCO

 

        ASCO推荐2010年癌症临床53项进展,包括12项主要临床成就,如个性化医疗,靶向治疗,新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等。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能学习到肿瘤领域,全球最关注的是什么?整体发展动向是什么?过去更关心肿瘤化疗方案的改进,优化;关心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而近年来焦点已明显转变,已从关注生存期,变化到关注生存质量,包括生存质量评估,无病生存,无进展生存等;从化疗方案的改进,关注到靶向治疗,单抗治疗,生物治疗(包括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单抗治疗,蛋白多肽治疗);从传统的关注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到关注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注有无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更特异性药物等等。当然,还关注一些新制剂,尤其是纳米载体,尤引人关注。从传统单纯关注基因多态性到多个基因的多态性相互作用研究,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研究,基因CNV的研究等。

通过这份报告,MedSci认为,中国作者在从事相关临床研究时,一定要注意把握热点,把握大方向,及时更新研究的指标与方向。有助于临床科研成果的发表。

下面是部分内容简要: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美国4家权威机构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癌症学会(ACS)、北美肿瘤登记中心联合会(NACCR)联合报告,1999~2006年间美国癌症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1%,死亡率每年下降1.6%。 

  难治性癌症疗效有改善 

  老年肺癌 常用的标准化疗方案卡铂+紫杉醇治疗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总生存(OS)优于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单药治疗。 

  转移性胰腺癌 对于Ⅳ期胰腺癌患者,与标准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相比,FOLFIRINOX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PFS)和OS。 

  晚期卵巢癌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治疗并续以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与单纯化疗相比显著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中位PFS期。 

  黑色素瘤 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ipilimumab)可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34%。 

  减少癌症复发 

  对于接受保乳手术后手术切缘阴性、腋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短程大剂量低分割放疗的10年局部复发风险与标准放疗相近。 

  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ALK 抑制剂 一项Ⅰ期临床试验采用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criz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超过2/3的患者肿瘤缩小,90%以上的患者治疗有效。 

  BRAF抑制剂 一项Ⅰ期临床研究显示,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新BRAF抑制剂(PLX4032)治疗,81%的患者肿瘤完全或部分消退,包括骨和肝脏转移灶。 

  生活质量 

  化疗加姑息治疗 晚期肺癌患者接受标准化疗并在诊断后立即接受姑息治疗,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化疗者。 

  睡眠问题 超过3/4的癌症患者有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中青年患者睡眠问题更常见,失眠导致患者抑郁和疲乏的比例更高。 

  FDA批准新药 

  Sipuleucel-T 去势治疗无效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肿瘤疫苗(sipuleucel-T)治疗,其OS优于安慰剂组。 

  Cabazitaxel  对于去势治疗无效的转移性前列腺癌,cabazitaxel联合泼尼松治疗的OS优于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

全文下载: 

下载地址1: Clinical Cancer Advances 2010 report (48 pages; PDF)

下载地址2: Clinical Cancer Advances 2010 report

 

附2009年报告 Clinical Cancer Advances 2009 report (44 页; PDF)

Clinical Cancer Advances 2010 report

 

http://www.medsci.cn/shownews.asp?id=224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388622.html

上一篇:50个可能改变科学面貌的想法和科学进展
下一篇:2010年12月分国内医学学术会议信息(共34个会议)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