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秋色 诗书画

已有 1176 次阅读 2025-9-24 06:56 |个人分类:画作学习|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经典秋色诗歌意象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秋色”,往往通过几个核心意象构建出深邃的意境:

  1. 色彩与物象的极致对比

    •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 这是秋色最热烈、最昂扬的表达。将经霜的枫叶与二月的鲜花对比,突破了“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色胜过春光的生命力。

    • “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苏幕遮》)

    • 用高远的“碧云”和辽阔的“黄叶地”构建出一幅广袤而明净的秋景图,色彩对比鲜明,意境开阔,为后续的思乡之情铺垫。

  2. 清冷与高远的空间感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此句将秋色的空间感推向极致。水天相接,霞鹜齐飞,展现了一种浑然一体、澄澈透明的境界,是秋日最壮丽的画卷。

  3. 萧瑟与孤独的情感寄托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通过一系列密集的意象并列,将游子的愁思与萧瑟的秋景完美融合,秋色在这里成了孤寂心境的直接外化。

《秋色》

秋色,不是一阵风点染的, 是太阳用光与影的天平, 称了又称,才调出的饱和度。

它泼洒在枫叶的血管里, 便凝成霜红的火焰; 它沉淀于银杏的脉络间, 就镀上金色的书签。

湖水偷走了天空的湛蓝, 用以冷却自己的浮躁, 于是,怀抱更深的清澈, 将云朵与飞鸟的过往一并收纳。

山峦卸下夏日的葱茏, 披上赭石与黛青的旧袍, 像一位退隐的哲人, 在雾气中勾勒骨骼的线条。

唯有稻田,选择坦白, 将积攒了三季的阳光, 兑换成亿万颗沉甸甸的诺言, 在收割后的旷野里, 留下大地的诗行。

秋色,是一封漫长的告别信, 用每一种褪变的颜色书写。 当我驻足,便读懂了—— 何为绚烂,何为寂静, 何为时光俯身时,那最温柔的重量。

希望这首诗和简要的赏析能带给您关于“秋色”的灵感。

如果您有特定的情感基调(如豪迈、忧伤、宁静)或希望采用古典诗词形式,

我可以为您进一步调整和创作。

https://chat.deepseek.com/a/chat/s/d388ebab-37c5-4a91-8c9c-d05240be5cc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503265.html

上一篇:理想的价值在于追求的过程本身
下一篇:新时期科技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发展方向
收藏 IP: 223.72.64.*| 热度|

6 刘进平 宁利中 杨学祥 王涛 钟炳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7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