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衰老细胞的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是当前抗衰老和防治年龄相关疾病研究的前沿热点。SASP 是衰老细胞释放的复杂混合物,包含促炎因子、趋化因子、蛋白酶和生长因子等,会破坏组织微环境,驱动慢性炎症(“炎性衰老”),促进邻近细胞衰老和多种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 以下从策略、机制、挑战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核心策略:靶向SASP(Senomorphics)
区别于直接清除衰老细胞(Senolytics),靶向SASP旨在抑制或调控其有害分泌,保留衰老细胞的暂时性保护作用(如抑制肿瘤早期发展)。主要干预手段包括:
二、关键机制:SASP如何驱动衰老与疾病
慢性炎症(Inflammaging) SASP释放IL-6、TNF-α、IL-1β等,持续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组织纤维化、干细胞功能衰竭。 基质降解 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破坏细胞外基质,促进癌症转移、血管硬化。 旁分泌衰老(Paracrine Senescence) TGF-β、ROS等诱导邻近健康细胞衰老,形成恶性循环。 干细胞微环境破坏 干扰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阻碍组织再生(如肌肉萎缩、骨关节炎)。 疾病关联 阿尔茨海默病:SASP加剧神经炎症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 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斑块不稳定和血管钙化 骨关节炎:加速软骨降解 纤维化疾病:驱动肺/肝/肾纤维化
三、当前挑战
选择性难题 SASP成分复杂且具细胞类型特异性(如成纤维细胞 vs 内皮细胞),需精准靶向。 时空动态性 衰老早期SASP可能抑制肿瘤,晚期则有害。需开发智能响应型药物。 递送瓶颈 如何特异性靶向衰老细胞(尤其在深层组织)仍待突破。 脱靶风险 长期抑制关键通路(如mTOR)可能干扰免疫监视或代谢稳态。 临床转化滞后 多数研究停留在动物模型(如早衰小鼠),缺乏大规模人群验证。
四、前沿进展与希望
组合疗法(Senolytics + Senomorphics) 达沙替尼+槲皮素(临床II期)清除衰老细胞后,再抑制残余SASP,延长小鼠健康寿命30%。 基因疗法 利用CRISPR敲除SASP调控基因(如GATA4)或递送siRNA沉默关键因子。 纳米载体递送系统 设计靶向衰老细胞表面标志物(如uPAR)的脂质体,定向递送SASP抑制剂。 天然化合物筛选 非瑟酮(Fisetin)、漆黄素(Fisetin)等植物多酚显示抑制SASP潜力。 AI驱动的药物发现 利用深度学习预测SASP调控靶点,加速新药开发。
五、未来展望
个体化SASP图谱 基于单细胞测序绘制不同组织/疾病中的SASP特征,指导精准干预。 生物标志物开发 寻找血液中SASP因子组合(如CXCL10+PAI-1),用于疗效监测。 时序调控策略 开发响应微环境变化的智能药物(如仅在炎症高峰时释放抑制剂)。 预防性应用 在疾病潜伏期(如糖尿病前期)干预SASP,阻断恶性循环。
结语
靶向SASP代表了“治未病”的革新思路——通过阻断衰老细胞的“毒性信号”,而非直接清除细胞本身,可能更安全地延缓衰老进程。尽管挑战重重,随着基因编辑、纳米技术和AI的融合突破,未来十年有望迎来首批SASP靶向药物进入临床,为阿尔茨海默病、骨关节炎等难治性老年疾病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这一领域的突破不仅关乎寿命延长,更是对“健康衰老”的本质追求。 自然启示:某些动物(如裸鼹鼠)天然保持低SASP水平,寿命远超同类。解密其机制或为人类打开长寿之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49357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