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
铅中毒临床如何救治?
2025-7-8 19:50
阅读:1211

今天(7月8日),甘肃天水幼儿血铅异常来源查明官方通报显示,系后厨违规添加彩绘颜料制作食品所致。截至7月7日晚10时,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251名幼儿已全部检测根据血铅标准认定,血铅异常233人、正常18人。

铅中毒的救治是一个多步骤、综合性的医疗过程,需要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血铅水平)、

患者的年龄(儿童尤其敏感)、症状以及暴露来源来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下是临床救治的关键步骤和原则:

 🛑 第一步:

立即终止铅暴露 (Source Removal) 这是所有救治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患者仍在接触铅源,任何治疗都将是无效的。 识别并消除暴露源: 职业暴露:立即离开工作环境,更换衣物,彻底清洗。 环境暴露(如含铅油漆、灰尘、土壤、管道水):进行环境评估和整治(专业除铅),

提供安全饮用水(使用过滤器或瓶装水),确保居住环境安全。 传统药物/化妆品/餐具:停止使用。 其他来源(如含铅玩具、某些陶器):移除。 防止再次暴露至关重要。

 🩺 第二步:

评估与支持治疗 (Assessment & Supportive Care) 详细病史与体检: 重点询问可能的铅暴露史(职业、居住环境、爱好、使用物品等)、

症状出现时间和特点。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 实验室检查: 血铅水平: 确诊和评估严重程度的金标准。需要静脉采血(指尖血筛查阳性后需静脉血确认)。

根据血铅水平分级(不同机构标准略有差异,大致如下): 轻度升高:可能无症状(如儿童 > 3.5 μg/dL 即需关注,成人 > 5 μg/dL)。 中度中毒:通常 > 25-44 μg/dL(儿童)或 > 40-59 μg/dL(成人),可能出现症状。 重度中毒:通常 > 45 μg/dL(儿童)或 > 60 μg/dL(成人),症状明显,风险高。 全血细胞计数: 检查是否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溶血)。 铁代谢指标: 铅中毒常伴缺铁,需评估并纠正。 肾功能检查: 铅损害肾脏。 肝功能检查: 评估肝脏影响。 电解质、钙、磷: 可能异常。 尿铅/血锌原卟啉/游离红细胞原卟啉: 可作为辅助指标,但不如血铅直接。 腹部X线: 对于儿童或有异食癖者,检查肠道内是否有含铅异物(如油漆碎片),可能需灌肠清除。 长骨X线: 儿童慢性中毒可能在干骺端出现“铅线”,但非诊断必需。 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尤其对于呕吐、腹泻或使用螯合剂的患者。 控制胃肠道症状: 止吐、止泻。 控制神经系统症状: 如惊厥(抗惊厥药)、脑病(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纠正贫血: 如果存在缺铁,在血铅水平显著下降后补充铁剂(螯合治疗期间补充铁剂可能增加铅吸收,

需谨慎评估时机)。严重贫血需输血。 营养支持: 保证充足的钙、铁、锌、维生素C和D的摄入,有助于减少铅吸收和影响。

规律进食(避免空腹)可减少铅的胃肠道吸收。

 💉 第三步:驱铅治疗 

(Chelation Therapy) 这是针对中重度铅中毒或特定情况的核心药物疗法,目的是与血液和组织中的铅结合,

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从尿中排出。 必须在医院或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适应症 (何时使用): 儿童血铅 ≥ 45 μg/dL。 成人血铅 ≥ 50 μg/dL 且有症状,或 ≥ 70 μg/dL 即使无症状。 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无论血铅水平,是急症!)。 血铅水平未达上述标准但有明显临床症状且排除其他原因。 某些特殊情况(如妊娠期极高血铅,需非常慎重评估风险收益)。 常用螯合剂: 依地酸钙钠: 主要用于重度中毒(尤其脑病)和儿童。 静脉给药(肌肉注射疼痛)。 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特别是钙)、尿量。治疗期间可能导致锌、

铜等必需微量元素流失,需注意补充。 疗程通常3-5天,可能需要重复疗程(间隔至少2-4天)。 二巯丁二酸: 口服制剂,使用相对方便。 用于中度至重度铅中毒(儿童血铅 ≥ 45 μg/dL,成人 ≥ 50 μg/dL且有症状或极高者)。 对儿童依从性好,也可用于成人。 副作用相对较小(胃肠道反应为主),但仍需监测肝肾功能。 标准疗程通常19天。 二巯丙醇: 肌肉注射。 主要用于铅中毒性脑病,常与依地酸钙钠联合使用(BAL + EDTA方案)。

BAL可穿透血脑屏障,动员脑内铅,EDTA则促进肾脏排泄。 副作用较多(注射疼痛、高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发热、溶血等)。 有花生过敏者禁用(含花生油基质)。 螯合治疗的重要注意事项: 必须确保脱离暴露源! 否则螯合剂会促进铅吸收,反而加重中毒。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尤其EDTA)。 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需密切监测血铅水平以评估疗效和决定是否需要重复疗程。 螯合剂不能逆转已造成的器官损害,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体内铅负荷,防止进一步损害。 螯合剂有潜在副作用,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

 🧒 第四步: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 对铅毒性更敏感,神经系统损害风险极高,影响认知发育。 诊断和治疗的阈值更低(如美国CDC建议儿童血铅≥3.5 μg/dL即需公共卫生干预,≥45 μg/dL需螯合)。 螯合治疗选择需考虑年龄、依从性(DMSA口服更优)。 脱离暴露源后仍需长期随访神经发育和血铅水平。 孕妇: 铅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螯合治疗风险高(可能致畸或扰动铅分布对胎儿更不利),

仅在危及生命的极高血铅水平且严格评估风险收益后极其谨慎地考虑。首要任务是彻底脱离暴露源和支持治疗。 加强产前检查和胎儿监测。 哺乳期妇女: 铅可通过乳汁分泌。如母亲血铅高,建议暂停母乳喂养直至血铅显著下降,

并彻底清除暴露源。提供安全替代品。

 🔍 第五步:

长期随访与管理 定期监测血铅水平: 确认脱离暴露源的有效性,评估螯合治疗效果,监测反弹(铅从骨骼释放回血液)。 持续的环境干预: 确保生活环境(家、工作场所)无铅暴露风险。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教导患者及家属预防铅暴露的知识和措施(如洗手、清洁、营养)。 器官功能随访: 定期评估肾功能、血压、神经系统功能(尤其儿童需神经发育评估)。 多学科协作: 可能需要职业医学、环境健康、儿科、神经科、毒理学、公共卫生等多部门合作。 📌 关键总结 脱离暴露源是基石。 支持治疗稳定病情。 螯合治疗用于中重度中毒或脑病(严格掌握适应症)。 儿童是重点保护人群。 预防和早期干预(识别高风险人群和环境)远胜于治疗。 铅中毒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随访和社区/公共卫生支持。 ⚠️ 重要提示:任何疑似铅中毒的情况都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尝试任何“排毒”方法。

专业的医疗评估和规范的救治方案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铅中毒性脑病是急症,需按急诊处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和神经功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49289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