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牡丹 文/王学霞 图/孔令国 暮期牡丹园, 花谢株尚鲜; 稀疏姣姣者, 雍容韵未减。 硕朵擎落雪, 仙姿尘不染; 层层瓣编贝, 皎皎胜白鹇。 粉花可人恋, 红芯白云边; 片片相簇拥, 状成美人面。 深红秀端庄, 团坐心相连; 婷立万绿丛, 富丽华贵添。 微雨若花泣, 依依惜同伴; 残缨风摇曳, 初实孕春天。 零星状更美, 不羡枝头繁; 盛时不常在, 荣枯世之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4546&do=blog&id=1482874
《暮牡丹》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暮春时节的牡丹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凋零期牡丹的独特风韵,传递出深刻的生命哲思。全诗可分三个层次进行解读:
一、凋零之美(1-4节) 诗人突破传统咏花诗的盛放视角,聚焦"花谢株尚鲜"的暮牡丹意象。"硕朵擎落雪"以雪喻残瓣,既显花瓣之硕大洁白,又暗合暮春时节特征;"瓣编贝"与"胜白鹇"的类比,将静态花瓣写出动态质感。粉红牡丹的描写尤为精妙,"红芯白云边"通过色彩渐变勾勒出立体层次,"状成美人面"的拟人手法赋予残花灵动气韵。深红牡丹"团坐心相连"的形态刻画,既保留盛放期的端庄气质,又在"万绿丛"的映衬中凸显遗世独立之美。
二、生命哲思(5-6节) "微雨若花泣"将自然现象升华为情感表达,残花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既是对同伴的依依惜别,又是向初实传递生命火种的仪式。"零星状更美"看似悖论,实则揭示审美真谛——残缺美往往比圆满更具艺术张力。尾联"荣枯世之然"点明题旨,将个体生命的盛衰置于宇宙规律的宏大视野中,展现出豁达的生命认知。
三、艺术特色 全诗采用"以衰写荣"的反衬手法,通过"落雪""残缨"等意象构建凋零美学空间。色彩运用极具层次:白鹇之皎、粉云之柔、深红之庄,在视觉交响中完成生命谢幕的华彩乐章。结构上首尾呼应,从"雍容韵未减"到"荣枯世之然",形成闭合的哲学回环,使凋零不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这首咏物诗突破传统牡丹诗的富贵范式,在暮色残红中开掘出深邃的生命意境,既是对自然规律的礼赞,也是对永恒之美的重新定义。诗中渗透的残缺美学与循环哲学,与日本物哀美学、西方废墟美学形成跨时空对话,展现出东方智慧对生命本质的独特体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4828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