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
跨性别患者的肿瘤学需求
2025-4-20 08:19
阅读:270

跨性别患者的肿瘤学需求

跨性别患者的肿瘤学需求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及医疗系统等多重维度,需结合其性别认同、激素治疗史、手术干预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综合考量。以下是基于现有研究的总结与分析: 

 一、生育力保存与生殖健康管理29 生育力保存的迫切性 跨性别者在接受激素治疗或性别肯定手术前,可能因化疗、放疗或性腺切除而永久丧失生育能力。然而,现有医疗体系存在显著不平等: 英国仅有42%的地区为跨性别者提供生育力保存服务,且资金支持不足,导致多数患者无法冷冻卵子、精子或生殖组织2。 中国的中信湘雅医院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为携带遗传性肿瘤基因的家庭提供生育干预,但跨性别者的生育需求尚未被充分纳入此类服务9。 政策与实践的改进方向 需推动性别中立的生育力保存政策,确保跨性别者享有与顺性别者同等的医疗资源。 临床指南应明确建议跨性别患者在癌症治疗或性别肯定干预前接受生育咨询,并优化冷冻生殖组织的技术可及性。 

 二、癌症风险与筛查策略的性别特异性调整456 HPV相关癌症的防控 跨性别女性(出生时男性)若未切除阴茎或肛门,仍需关注HPV感染引发的阴茎癌、肛门癌及口咽癌风险;跨性别男性(出生时女性)若保留宫颈,仍需定期宫颈癌筛查4。 HPV疫苗的性别中立推广尤为重要。2025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新增男性接种建议,但跨性别群体接种覆盖率仍低56。 激素治疗的潜在影响 长期使用外源性激素(如睾酮或雌激素)可能改变某些癌症风险。例如,雄激素可能促进前列腺癌进展,而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110。 需针对跨性别患者的激素使用史,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如跨性别男性的乳腺组织监测、跨性别女性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 

 三、肿瘤治疗的性别差异与个性化方案1107 激素信号通路的治疗干预 雄激素在癌症发生和治疗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例如,女性黑色素瘤患者对BRAF/MEK靶向疗法更敏感,可能与雄激素水平相关110。跨性别患者的激素状态可能影响药物疗效,需在治疗方案中纳入激素水平监测。 免疫治疗与性别差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在不同性别中的疗效差异可能与激素调控的免疫反应有关7。跨性别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可能因激素治疗发生改变,需进一步研究其与免疫治疗响应的关联。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8 心理压力与癌症风险 跨性别者常面临社会歧视、家庭排斥等压力,长期心理应激可能通过免疫抑制机制增加癌症风险。需在肿瘤防治中整合心理健康支持,提供针对性别认同的咨询服务8。 医疗系统中的歧视与不平等 部分医疗机构因缺乏跨性别健康知识,忽视其肿瘤筛查需求(如拒绝为跨性别男性进行宫颈涂片检查)。 需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建立跨性别友好的诊疗环境,并推动医保政策覆盖性别肯定治疗相关的肿瘤防治服务25。 

 五、遗传性肿瘤与家族风险管理9 对于携带遗传性肿瘤基因(如BRCA1/2、APC)的跨性别者,PGT技术可阻断致病基因传递,但需结合其生育意愿与性别肯定治疗计划。此外,家族中多人患癌的跨性别者应接受遗传咨询,评估基因检测的必要性9。 总结与建议 跨性别患者的肿瘤学需求需多学科协作解决,包括: 

 政策层面:推动性别中立的医疗指南,确保生育力保存、HPV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的平等性。 

 临床实践:开发针对激素治疗史的个体化筛查与治疗方案,整合心理健康支持。

 研究方向:

深入探索激素治疗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优化跨性别群体的免疫治疗策略。 社会支持:消除医疗系统中的歧视,提升医护人员对跨性别健康议题的认知。 通过上述措施,可逐步缩小跨性别患者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健康差距,实现更精准、包容的医疗服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48265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